“多亏了你们教我们申请账号,还上门提供帮助,企业马上就能摘掉‘黄标’,太感谢了!”武汉市蔡甸区一家泡沫塑料制造企业的负责人由衷地表示。 近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副局长熊成宏带队,主动上门指导蔡甸区3家企业修复受损的环境信用。 这家泡沫塑料产品制造企业便是其中一家。2019年,该企业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被周围居民投诉。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对外事进行查处。按照规定,该企业在湖北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中被标记为“黄标”企业。 向企业讲解环境信用修复的程序 何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这是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程序、指标和方法,对企业环境信用进行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供社会监督和应用的环境管理手段。 近年来,武汉市蔡甸区不断深化信用分级分类联合奖惩,落实信用惩戒标准精细化工作,通过评分制将辖区内相关企业环境信用细分为环境诚信、信用较好、信用警示、严重失信四个等级,分别为绿、蓝、黄、黑4种颜色标记。 失信企业有何惩戒?对环境信用等级为失信的企业,该局会加大污染源环境监管随机抽查频次,取消其参加环保评先评优活动。对环境信用等级为严重失信的企业,将实行严格监管,将其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会同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黄标”意味着企业因环境违法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环境失信,被纳入到湖北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中,面临着三个月到一年的失信行为公示期。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分局将这部分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限制企业新增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失信企业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价格支持、税收优惠、财政性资金支持等方面将受到诸多限制,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当然,信用记录并非一成不变,为了鼓励企业依法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利影响,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应运而生。“失信惩戒从来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对环境违法失信企业的彻底否定,信用修复实际上就是给受到严厉惩戒的失信企业一个新生的机会。”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法制科科长沈朝霞表示。 蔡甸区有一家生产阀门的公司,曾因直排废气受到行政处罚,被标为“黄标”企业。该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遭遇“硬瓶颈”——因失信而不得给予贷款,让企业尝到了环境失信的苦果。痛定思痛,该企业一方面迅速落实整改措施,一方面请求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的指导,在整改达标后第一时间按照规定流程修复环境信用,随后顺利获得了银行贷款。 此事也让蔡甸区分局发现了日常服务中的一个“盲区”。4月底,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细化,优化营商环境,蔡甸区分局主动谋划,将帮助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列入重点工作,迅速梳理了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名单,统计出来有33家“黄标”企业经过整改后已符合环境信用修复条件。该局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企业,提醒尽快进行环境修复工作。同时,组建工作群,发布相关政策,答疑解惑,点对点地、手把手地指导企业修复“失信”的环境信用。 截至目前,33家“黄标”企业中已有13家递交了修复申请书,其中有12家在蔡甸区分局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环境信用修复,恢复成为“蓝标”企业。 现场进行指导 “很多企业对自主申请信用修复流程不熟,我们工作人员除了线上指导企业注册、申请外,还可以提供一些代办服务或者上门服务。”沈朝霞说道。 向企业赠送环境保护法学习资料 当天,熊成宏一行除了指导企业进行环境信用修复,还为企业送上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等资料。熊成宏表示,帮助企业摘掉“黄标”还远远不够,更要引导企业积极主动成为“绿色”诚信企业,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将继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积极做好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店小二”。(通讯员沈朝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