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文化 交通 司法 消防 图片 视频 全国

湖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盘龙城一次集齐165件绿松石文物,饱览9000年中华文明

来源:本站 作者:熊源 阅读: 发布时间:2022-03-17
摘要:3月17日,记者获悉,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于3月15日开展。这也是全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览。 游客们正在参观文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原大地的贾湖先民,成为全世界制作使

3月17日,记者获悉,“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于3月15日开展。这也是全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览。

盘龙城一次集齐165件绿松石文物,饱览9000年中华文明

游客们正在参观文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原大地的贾湖先民,成为全世界制作使用绿松石的先驱。时至夏商,绿松石成为礼器,被视为王权的象征。两周之时,王畿与诸侯国同将绿松石视为装点富丽的珍宝;秦汉一统,绿松石装饰工艺日臻精湛,绿松石文化也呈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魏晋隋唐以来,绿松石以天蓝水碧之色,跻身诸多名贵玉宝之间,倍受宫廷推崇。草原民族和雪域吐蕃也甚为青睐,既用于装饰自身,也以其寄托信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绿松石文化的波涛汇聚起交流与融合的大潮,奔赴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之海。

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以“何为松石?”为切入点,按照时间顺序分“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时期”“流金耀世——两周秦汉时期”“宝竞风雅——隋唐宋明时期”三个部分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绿松石文化。展览结合陈列文物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视频、场景画、图像和文字说明等手段阐释展览内容,烘托文物之美。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多年来致力于绿松石文化的学术研究,这个展览是学术成果的集体呈现。”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介绍,这次展览得到了14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38家考古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参展文物很多是各馆的代表器型,来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晋侯墓地、马家塬墓地、曾侯乙墓、满城汉墓、吐尔基山辽墓、梁庄王墓等,涵盖了9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以及各个文化的重点绿松石器物。

在9000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专家发现,当时的人们已把天蓝、月白、墨绿的绿松石作为饰品。同属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中,观众可发现,绿松石饰品的精美程度和制作工艺逐步提高。盘龙城出土的商代绿松石镶金饰件,是中原文化系统出现得最早的成型金玉镶嵌饰件。除了中原,来自内蒙古的嵌宝石虎鸟纹金牌饰,来自云南古滇国的珠被,来自吐蕃时期的嵌松石立凤金头饰件等,也展示了不同民族人们对绿松石共同的喜爱。

盘龙城一次集齐165件绿松石文物,饱览9000年中华文明

金镶宝石镂空云龙玉帽顶

“从早期的贾湖遗址到明清时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绿松石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及文化的包容和交流,也证明了长江和黄河同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万琳表示,本次展览是响应新时代文物工作、积极参与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之举,助力广大观众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展出的165件文物,件件是精品。其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宝鸡益门二号春秋墓出土的金柄铁剑,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嵌玉片漆木器,都是首次外展的珍品文物。

“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3500年的时光与你对视。它是谁?是龙、是虎、是牛、是鹿、是鸮、是熊……它似乎也在持续向我们提问——你是谁?”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这段经典的旁白,描述的正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盘龙城一次集齐165件绿松石文物,饱览9000年中华文明

嵌绿松石铜牌饰

这件铜牌饰由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而成,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绿松石片无一松动脱落,青铜与绿松石结合所形成的金玉共振的局面,开启了东亚的青铜时代。江汉地区东部二里头时期的遗存,目前主要见于盘龙城遗址,此次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赴盘龙城参展,可谓是“重走”数千年前的文化之路。

嵌玉片漆木器,是目前成都地区发现的最早使用镶嵌工艺的漆器,属晚商西周时期。这件镶玉片漆木器表面刻画兽面纹,在巴掌大小的残片上,采用十几种玉片和绿松石镶嵌其间,最后以红漆勾勒轮廓,是古蜀漆器和镶嵌工艺的杰出代表。但由于它木胎完全腐朽,仅剩漆皮黏在泥土上,刚出土时就被紧急封存在有机硅胶中保护起来,观众也只能透过保护套来想象其全貌。这件文物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都很少公开展出,能来武汉外展实属难得。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的金柄铁剑,又称“秦剑之星”,它的发掘实属意外,而其主人的身份更是疑雾重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考古队在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的一座仅有5平方米的古墓发掘中,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把铁剑最令专家震撼。剑体为纯铁制作,剑柄为纯金打造,主题纹饰为蟠虺纹,镶嵌绿松石和料器饰件。金柄铁剑采用了浇铸、铆合、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法,用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铸造同一柄剑,对工艺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充分说明了春秋时期的秦人不仅掌握了金与铁的冶铸技术,而且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相隔数千年,展露在世人眼前的“秦剑之星”依然光华夺目。

万琳表示,“这件文物上镶嵌的绿松石色泽均匀,制作工艺高超,不管从色还是器,它都十分具有代表性。”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5月22日。游客朋友们可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官方微信平台咨询预约。(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熊源
分享: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文化 | 交通 | 司法 | 消防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441号
京ICP备20200489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098号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国务院侨办39号院1号楼)
http://www.cpnews.org.cn & http://www.cpnews.net.cn
Copyright 2022©中国警讯 版权所有 承办:北京新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010-8069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