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随着复工复产的“脚步”稳固迈进,实现“开门红”的号角已然吹响,由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控股公司”)投资建设的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江工程(一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2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江工程(一期)项目3号竖井施工现场,只见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机器运作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忙景象。
工程现场 该项目建设分为陆地段和穿湖段,沿途穿越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洪山区,全线顶管施工,全长约10.8公里,其工程重要性、工程难度不言而喻。 该工程完工后,通过改变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途径,有助于亚洲最大“城中湖”汤逊湖的水质提升,实现汤逊湖水功能区划目标,推动武汉市水环境治理。 “陆地段难在协调,穿湖段难在技术。”项目负责人肖凌志说,由于该工程途经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洪山区两大重点区域,情况复杂,前期团队成员经常“连轴转”,进行多方协调,在武汉市电力单位、水务单位、交管单位、城管单位等支持下,完成了一系列的手续对接工作,该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巡查现场 该工程更是开创了亚洲顶管施工领域纪录,项目单次单段顶进长度最长1556米,属超长距离顶管施工。2021年11月14日,随着“培植壹号”顶管机刀盘的旋转,代表着汤逊湖尾水项目顶管工程(穿湖段1号—2号顶管区间)顺利贯通,也开启了“超大口径岩石段圆形顶管”施工史上的新篇章。 该段隧道的贯通,让项目团队为后续两段待施工的顶管隧道顶进建立了底气与信心。
“培植贰号”顶管顺利始发 而这背后是项目团队的攻坚克难和不懈努力。“由于顶管下穿汤逊湖,其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变化多样,也对施工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肖凌志介绍道,尤其在设备选型中面临超大直径、超长距离、复杂地层等多重挑战。 因此,自项目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高度重视,主动出击,超前谋划、迎难而上,项目团队更是优选严选,为汤逊湖尾水项目“量身定制”了专属顶管机,针对性地设计适应复杂地层的复合刀盘等,确保了工程安全、高效的开展。
工作现场 “我们前期多次邀请内外部专家召开分析论证会议,以此优化设计,同时在顶管机制造过程中统筹安排驻场监造。”现场负责人卢海军说,进场前期团队还组织全员开展顶管机始发前工作梳理,现场落实安全技术交底、班前讲话、条件验收等多项措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了项目的如期推进,项目团队更是驻扎在现场,二航局项目技术总工崔旭辉便是其中之一。家在武汉的他“舍小家为大家”,过年除夕之时还在现场值守。 时常黑夜里,项目现场还亮如白昼。在照明灯下,机器轰鸣作业,施工人员一丝不苟地工作着。“施工中只要人人履责、人人守则,就没有干不好的工程。” 崔旭辉说。 而面对武汉当前的疫情情况,肖凌志表示,项目团队实行闭环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生产的细节,齐心协力用“工程速度”交出疫情防控的满意答卷。
施工现场 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目前,该项目陆地段完成沉井33座,3座沉井正在施工,已累计完成双排钢管顶进3650米;穿湖段4座竖井全部完成,顶管贯通724米,正在进行(3号—2号)竖井顶管施工,预计今年年底正式通水,为武汉市“三湖三河”水环境治理工作又提供一有力保障,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助推武汉控股公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再上新台阶。(金若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