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武汉市白沙洲大道青菱湖北岸渔业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项目工地,只见工地上众多施工设备隆隆运转,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建筑施工,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渔业村城中村综合改造H1项目 青菱湖古名长湖,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因湖水清澈,野菱繁茂,后称青菱湖,这里湖面辽阔,风景优美。湖泊志记载,青菱湖水域面积884.4公顷,其中洪山区水域面积589公顷,湖岸线长度17公里。 据渔业村"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谢烽介绍渔业村“城中村”项目总共分为H1、H2两个地块,包括12栋还建楼,以及50000方产业用楼,总建筑面积约395000㎡,包括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76000㎡以及地下两层约119000㎡。根据相关要求,地块内临湖一线布局为产业用房,建筑高度需控制在100米以内。该项目总共有12栋还建楼,受疫情影响工程先前有所迟滞,但后期将加速建设。 目前项目H1地块已有1栋楼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将会有2栋封顶,剩余9栋还建楼预计在2022年5月全部封顶,后续配套设施约需6个月左右时间完成,预计2022年底具备交房条件。 据了解,该项目除了配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文化活动站、小型运动场,还将建设一定体量的商业配套,并依托地铁5号线、黄家湖大学城、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等区位优势,打造成为青菱湖畔的商业综合体,成为青菱区域新的城乡建设发展亮点。 按照综改计划,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安置好村民,提升城市环境,还会带动青菱湖周边经济的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在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提升居民的收入方面已见成效。 渔业村还建楼建设中H1地块 今年58岁的袁树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渔业人”,“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项目实施之前以养鱼为业。项目实施后,袁树生居住的房屋被项目部拆迁,在村改制下集团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工作,平稳过渡。 为了做好项目施工信息公开,渔业村居民代表们定期到工地巡视,了解施工情况,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2021年10月28日上午,在武汉市洪山区渔业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项目工地上,数十位村民代表现场“巡视”了工地和施工的各个环节,并听取了讲解介绍。 据渔业村村民周明炎叙述,2017年12月渔业村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对渔业村采用集中还建的方式安置,还建期限为36个月,不过到今年上半年,还建房建设进度滞后,部分村民质疑施工进度缓慢。 项目进展为什么会比预计时间长? 项目负责人现场进行了解释,施工进度没有问题,也没有环节上的问题,时间比预计时间长主要是受去年疫情影响和今年的疫情间歇性反复,虽然疫情是不可预料因素,但是项目总体问题不大,现在已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建设。村民代表们表示了理解。 渔业村居民的过渡费还翻倍了。“我们渔业村村民的过渡费早就提前发放了,之前是8元钱/㎡,拆迁协议只规定了36个月过渡期,现在超期后已经翻倍发放给我们,感谢组织考虑周到。”58岁的渔业村村民邓生连说。 据悉,目前,为了加快项目施工进度,项目部每天都有450到650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奋战在施工一线,加班加点赶进度。节假日期间,工人们也效率不减,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全身心投入到项目施工建设中,全力确保项目按节点完成。(记者胡毅、见习记者齐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