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长江经济带水域经济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城市水资源)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城市水资源)专题研讨会上,来自水务、计量、数据等行业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城市水资源计量数据建设与应用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为国家城市水资源计量数据建设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
谭德宝作报告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谭德宝教授,作为我国智慧水利专家和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城市水资源)主创成员,在会上作了题为“流域数字孪生建设与应用”的专题报告,分享了对流域数字孪生概念的认知与理解,介绍了建设数字孪生流域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和成效,如多元数据采集和智能传感器技术、预测和预警技术、知识图谱及基于自然语言大模型知识服务平台技术等。他最后指出,应持续深化数字孪生核心技术体系研发,充分发挥“四预”功能,逐步融合流域综合管理调控业务流程,整体提升应对自然变化不确定性的优化调整控制的韧性能力。
舒诗湖作报告 东华大学教授舒诗湖通过水表企业实验室测试、第三方检测、政府监管检测数据,分析了电磁水表的计量特性,根据抽样规则对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口径的60个在用电磁水表进行计量精度评估,并分析了电磁水表在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和漏损控制中的应用成效。
王强作报告 上海铂尔怡环境、德国NIVUS(尼沃斯)集团中国区负责人王强通过“排水用电磁流量计在线校准的原理、方法和实践”报告,从流量视角看水务数字化,讲述了流量测量原理和产品比较、测量误差来源和流速剖面的影响因素,对于外管网、进出水、提升泵站、回流渠道、溢流及其他应用场景,以进出水水量平衡、电磁流量计在线校核、GPT等数据分析为基础,提供了提高设备寿命和减少维护工作量的解决方案。
姜继平作报告 为设计效率成本均衡的高质量水质监测网络,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姜继平教授作了题为“城市水系统水质传感网络设计、数据诊断应用和决策”的专题报告,围绕受纳水体和排水管网,支撑水质监测网络智能精准设计,提出系列关键科学问题,构建方法学框架;建立水体监测“信息提取-探查论”概念模型,厘清监测网络和水质模型的相互关系;针对传感监测难点,提出传感监测数据异常诊断方法。
张巍然作报告 苏伊士亚洲技术副总监张巍然以“智慧水务,数据先行”为题,介绍了苏伊士亚洲水务运营测量数据的管理历程和管理工作思路;不同阶段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和处理,展示了最新的创新成果。
王东林作报告 深圳市云识科技董事长王东林介绍了摄像识别水表的技术发展历程,现场使用场景案例,及时响应解决用户需求。对长期影响表计寿命的技术难点,提出解决对策,包含表计通讯技术、密封技术、电池寿命以及软件技术构架。提出“三标三双”:协议标准化、图像格式标准化、接口标准化;双备份记录、双模通讯、双模采样。
张武雄作报告 中科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武雄博士,报告题为“智能传感器与智慧水务关键技术研发”,分析了我国传感器技术现状,介绍了智能水表、水质监测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面向当前新质生产力、数据产业化的需求,结合国家水计量数据基地建设,畅想未来水行业数据应用前景。
雷天兆作报告 湖北省数权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天兆分享了“水行业数据资产交易机制”。他表示,水行业数据资产交易平台的实现机制涉及数据资产的认定、登记、交易、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监管与合规以及参与方与生态构建等多个方面,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数据资产交易生态系统,为水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水务研究院副院长陈滨分享了“节能错峰技术助力双碳目标人工智能在城镇供水调度中的应用”。 本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城市水资源)专题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城市水资源计量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城市水资源计量数据建设与应用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讯员刘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