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记者了解到,一年前,兴山县黄粮镇群山环邑中的户溪村是该县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之一,服务功能虚化、产业发展弱化、社会矛盾激化被称为"户溪映象"。可如今,兴山县黄粮镇群山环邑中的户溪村是该县的示范村,还被成功纳入2020年7月宜昌市"乡村振兴拉练会"、8月兴山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现场观摩点,各地学习观摩的领导、同行、专家纷至沓来……户溪村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展示了它的脱胎换骨、华丽转身。
户溪村风貌
高位谋划,绘好村级服务"户溪蓝图" 过去的户溪村党群服务中心由原村小学简单改造而成,年久未修,内部结构"杂乱旧",外部环境"脏乱差",无便民服务场所。 对此,上级批评多,群众意见大。黄粮镇党委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重点放在村级服务功能提升上,深入户溪村15个屋场院子召开"流动班子会"20场次,收集群众意见35项,其中"服务改进类"12项、"布局改进类"8项、"文化故事类"10项、"电商创办类"5项,全部纳入顶层设计,绘出了"突出三大元素、打造五个中心"的户溪村村级阵地建设蓝图。一是突出党建元素,强化政治引领。镇党委决定,按照"强党建引领、抓文旅融合、促服务惠民"整体思路,把户溪村阵地改建作为全镇"一带两廊"党建带建设的重要一环,突出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体现在每一个功能布局板块,描足红色"底色"。 二是突出文化元素,强化思想引领。户溪村是"三音"文化发源地、木艺文化兴盛地。村级服务功能的提升,将合理融入这些文化元素,通过挖掘"三音"故事8个,深植文化底蕴,深耕文化内涵,紧扣文旅融合,描好文化引领"添加色",打造"一户一溪"新村标,最大限度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凝聚到村"两委"周围。 三是突出功能元素,强化服务引领。严格落实"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要求,设计打造便民服务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将包括村书记在内的村"两委"干部办公全部放在便民服务大厅,同时设计建成谈心谈话室、党群活动室、群众文化大广场、电商服务平台、木艺展销平台、旅游接待平台等配套设施,全面形成党群服务、电商服务、木艺展销、旅游接待、文体娱乐"五大中心",最终实现"服务内容全频道、服务功能大提升"的预期目标。
户溪村风貌
高标推进,跑出后进整顿"户溪速度" 按照镇村两级的顶层设计,户溪村村级阵地服务功能改造工程于2020年5月拉开帷幕,县、镇、村三级统筹联动,社会各界合力支持,历时不到2个月,一座政治功能突出、服务功能优化的村级阵地拔地而起,彰显软弱涣散整顿"户溪速度"。 一是党委政府精准发力。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亲自督办,县委副书记、县长曹宏伟亲自挂点,每月至少1次到户溪村指导整顿转化工作,协助解决了阵地建设资金来源、班子建设等10余项现实难题。黄粮镇党委统筹调度镇财政资金,弥补户溪村阵地建设缺口;充分分析研判,坚持边整治、边培训、边提高,先后5次修订完善整顿方案;镇党委书记坚持靠前督战,及时调整安排3名驻村干部长期包村指导整顿转化工作,与村两委班子谈心谈话12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镇级培训5次、到先进村学习3次,着力提升整顿推进能力、加快整顿推进进度。 二是帮扶单位倾情用力。户溪村帮扶单位县住建局和县接待办分别下派2名机关干部每周"五天四夜"吃住在村,与村组干部一道共商改建方案;单位"一把手"每月至少2次到村研究指导整顿提升工作,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清思路、解决困难、树立信心。兴山县住建局还多方筹集资金100万元,用于户溪村阵地改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村级服务功能提升解决了最为棘手的难题。 三是社会各界携手献力。在县委的统筹推动下,县委组织部多次组织专班深入现场指导阵地改建工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电信公司等先后给予政策倾斜;户溪村20多个能人大户主动融入,为阵地建设捐钱出力,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多名群众主动报名担当村委会建设的志愿者,汇成了一股股强大的整顿转化工作合力。
户溪村村容
高效服务,铸就民心工程"户溪样板" 户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投入使用,就彰显其为民惠民功效。一是五大中心"聚"起来,功能更全了。新改建的村级阵地总面积达3114平方米,"一阵地五中心"功能齐备、完美亮相:党群服务中心拥有近1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和20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谈心谈话室、党群活动室;文体娱乐中心拥有200平方米的"三音"文化广场,可同时容纳800人参与文体活动;电商物流中心占地3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昭君酒、伯牙茶、手工鞋等20余种黄粮镇特色产品;木艺展销中心占地300平方米,木艺生产线全过程透明化,民宿接待中心面积达200平方米,可一次接待100名游客。新的户溪村村级阵地迸发出全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强大生命力。 二是先锋队伍"干"起来,服务更优了。在整顿过程中,黄粮镇党委一手抓村级阵地建设,一手抓村级班子调整,将1名本村能人选拔为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调整补充2名年轻副职干部。年富力强的新村"两委"班子秉承"主动去办、全力去办、马上去办"的服务观,带领全村党员全身心投入到抓扶贫、兴产业、调纠纷、治环境的火热实践中。特别是轮值"坐班"的村干部,个个都是"多面手",人人都当"店小二",日办结服务事项15件以上,96岁的村民梁望珍5分钟不到办完高龄补贴手续,逢人就夸村里"办事效率就是高"。 三是广大群众"跟"起来,民心更齐了。过去"少有人气"的村级阵地如今空前热闹起来。不仅白天来村里办民生要事、逛电商木艺的群众车水马龙,一到晚上,宽敞的"三音"广场一改从前"一脚泥"旧貌,成为群众聊文艺、排节目、展舞姿的集结地。 群众积极配合村"两委"组织开展的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50多户村民主动自费改建庭院,该村改造"美丽宜道"沿线民居房屋30余栋,新添观景平台3处,打造节点小品2处,成功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10家。(通讯员黎平安、文竹、胡妮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