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4 日,记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宜昌市兴山县委组织部恪守县委用人参谋之责,让优势力量下沉基层一线;突出基层党建引领之效,让鲜红党旗插遍防控前沿;汇聚人才吸纳助推之功,让县外贤能情系家乡安全;发挥组工干部表率之能,让铁军足迹遍布战疫节点,为兴山县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发出战前“总号令”
在兴山县疫情防控总体战中,兴山县委组织部闻令而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
1 月 24 日,该部通过“兴山组工”微信公众号,发送《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一封信》,随后又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通知》,从六个方面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筑牢防控“桥头堡”、当好群众“主心骨”、挺进党员“急先锋”,在基层一线彰显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战斗第一线高高飘扬。
构筑战线“桥头堡”
疫情暴发后,按照兴山县委要求,该部在兴山全县范围内指导成立了 19 个临时党支部,其中,隔离病区 1 个、公安执勤及应急点 9 个、社区 5 个、物资配送 1 个、集中隔离点 3 个。
临时党支部
19 个临时党支部成立后,迅速发出“红色集结令”,成立“分片包户”临时党小组 65 个,带领防控一线党员干部积极配合各社区、小区、楼栋,建立社区检测点 56 个,落实包保责任,开展全民体温监测、执勤值守、摸排监测、居家服务、物资调配等疫情防控工作。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 10 名党员示范引领,感召 17 名一线医护人员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在防控救治战场上激活了“红色引擎”。
调集战疫“生力军”
该部严格落实兴山县委部署,组织近 6000 名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该部从兴山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 100 名党员干部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选派 50 名志愿者参与城区生活物资配送、10 名党员干部负责药品配送;组织 76 个机关党组织联系包保 7 个社区(居委会),1563 名机关党员前往 7 个社区报到;督促 116 名村(社区)主职、337 名村(社区)副职干部、69 名扶贫特岗村官和省聘大学生村官、59 名村级专职网格管理员、32 名社区网格员、561 名村(居)民小组长投身防疫一线。
做好社区防疫
夯实战地“保障线”
为做好抗疫一线后勤保障工作,该部严格执行兴山县委决定,印发《关于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和医务人员的通知》,明确“优势力量向一线集中、创优环境向一线保障、提拔重用向一线聚焦、表彰评聘向一线倾斜、岗位补贴向一线加力、家庭关怀向一线优先”等关爱激励措施,同时,划拨党费 45 万元到兴山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县城管局、县市场监督局和乡镇等一线防疫任务较重的单位,先后慰问一线医务人员 72 人。
此外,该部还为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建立了轮休、调休、补休机制,具体明确一线医护人员岗位补贴标准;建立 200 万元专项保障基金,为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和村组干部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打造战时“加油站”
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该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兴山全县防控工作筹物资、送服务、缓压力,动员部分返乡人员参与关卡驻守、物资配送等抗疫一线志愿者工作岗位。
为破解兴山县内医疗物资紧缺与技术缺乏等难题,该部迅速组织武汉站、北京站、南方站等 3 个县外人才工作站,向辖区内兴山籍人才发出倡议,主动与兴山县内医疗卫生部门组成专门信息小组,及时将县内防疫紧缺物资求助信息发至县外人才群内,引导县内外人才关注关心、积极投身家乡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目前,3 个县外人才工作站已借助在外人才“朋友圈”为兴山全县防控一线捐款、募集物资 60 万元,其中医用物品约 15000 个。
广树战斗“英模群”
遵照兴山县委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原则,该部通过“兴山组工”微信公众号推送抗“疫”典型微信文章 22 期,兴山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19 家全国性官媒推介。
同时,该部密切关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防控一线的表现,及时选树防控一线先进典型,先后向省市推荐定点医院和乡镇基层党组织各 1 个,推介医务工作者典型和乡镇基层党员各 1 名、社区工作人员 5 名;落实兴山县委要求,先后 2 次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出贡献的 5 个先进集体和 158 名先进个人进行了嘉奖。
选树防控一线先进典型
诠释战场“组工魂”
危难之时,方显组工干部担当作为。疫情发生以来,兴山县委组织部全体组工干部勇于担当、迅速行动,筑防线、督战“疫”、强后盾,勇挑“重头戏”、敢啃“硬骨头”。如今,该部有 9 名干部 24 小时轮流在社区卡口值守,6 名干部每天深入乡镇、社区、村组督查,3 名干部全程参与社区物资配送,4 名干部全天候驻村防疫攻坚,涌现出社区物资配送一线的“女汉子”李宇男,全家值守防控一线的“夫妻档”王发琼、李明朋,56 岁仍坚守社区卡口的“老黄牛组工”李东林等感人典型。(中国食品安全报网记者熊源、胡毅、通讯员黎平安、王丽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