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10时许,在武汉市光谷金融港上班的罗辉下楼取快件时,见早上还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已不见了踪影,道路也变得整洁畅通。他不由感叹:“看来这个‘双十清零’挺厉害的。” 据悉,“双十清零”,即上午十点以后,园区机动车道和路口单车清零,晚上十点以后,园区所有共享单车清零,为第二天市民停车腾出足够空间。“双十清零”也是东湖高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城管局”)与共享单车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个创新尝试。 一直以来,东湖高新区城管局立足城市管理工作,自4月7日武汉市出台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三年行动方案后,该局更是通过引入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寻找新办法,聚焦群众身边的痛点难点问题,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环境,为光谷城市品质功能提升,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光谷,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的目标,贡献着自身力量。 一个标准:打造清扫保洁作业新标准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一个人,主干道就是他的“脸面”。俗话说,看一个人爱不爱干净,看脸就知道。 高新大道是一条市域级发展轴、产业轴、交通轴、景观轴,沿线汇集了小米、华大基因、国药、中建三局等数百家行业龙头企业,是串联“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医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黄金大道”,也是光谷科创大走廊的主轴,毫无疑问,是光谷的门面担当。
如何守护这份颜值?今年以来,东湖高新区城管局提出了3个“打破”、3个“转变”,即打破传统作业模式,由传统粗放式作业模式向精细化作业模式转变;打破传统质检模式,由人工质检模式向科技质检模式转变;打破传统竞争模式,由罚款处罚模式向末位淘汰模式转变。 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人行道站卧石冲洗车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清洗站卧石更加干净,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环卫作业水平。
东湖高新区城管执法局市容科负责人介绍,高新大道日常环卫作业流程采取水扫、机扫+人工的联动作业模式,确保城市主干道和人行道一遍净,路面整洁、不留死角。 得一芳城高新项目经理周洲说:“针对升级改造后的高新大道路沿石较高的情况,特意采购了路沿清洗机,同时改良了作业水车的边喷杆,确保路沿石清洗无死角。” 一片园区:重点突破助力双百点位创建今年武汉市开展100个市容环境示范片区创建和100个问题集中点位达标整治活动,金融港片区是100个问题集中点位之一,其中,共享单车停放乱象是最突出的问题。 光谷金融港有近400家企业,职工3.7万名。由于地铁站与园区有一定的距离,加上周边小区较多,共享单车使用量大,日均有8000辆共享单车被骑到园区,致使经常出现单车堆积情况。 今年2月起,东湖高新区城管局联合三家共享单车企业进行了一周的蹲点调研。东湖高新区城管执法局督查室副主任高峰介绍,最终形成了由城管指导,以哈啰单车为主导,对园区共享单车实施“双十清零”管理模式。 经过近三个月的探索,“双十清零”模式已见成效。园区内单车堆积的情况明显改观,市民骑行的体验也大为改善。
东湖高新区城管局目前正跟相关部门对接,一方面争取增加一些单车停车位,引导市民文明规范停放;另一方面,城管部门计划引进市容网格员、加装蓝牙道钉、电子围栏等方式,加强对金融港等园区共享单车管理。 通过以共享单车秩序为突破口,城管部门联合街道深入推进片区环境秩序整治。 金融港地铁站周边因为人流量大,共享单车停放多,导致小广告泛滥,城管部门联合佛祖岭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同时直面需求,由街道在地铁站周边设置便民信息栏,并由专门保洁负责维护。 一条街:小手拉大手共绘文明城见微知著,城市管理水平,往往在细微之处体现。 关东街城管中队深入践行绣花功夫,在一面墙上做出了大文章。位于光谷步行街周边的珞雄路是美食街,也是网红街,周边人流量大。这样繁华的街上,却有一段“闹心墙”,这段长两百米左右的围墙属于一个老旧小区,因为长时间缺乏维护,墙面污损老化,一度沦为“三乱小广告”的目标。
关东街道办事处公管办主任王永介绍,由于小区无力维护,街道主动作为,推进“两创一管”工作,去年对该处外立面进行了美化刷白,并将刷白的围墙当成天然画布,邀请周边学校的学生志愿者,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绘文明城”活动,彩绘内容既有黄鹤楼、长江大桥等武汉元素,也有城管工作展示、疫情防控记录等。 斑驳的墙壁化身展示城市文化、城管工作的窗口。从此,“网红街”多了一处新的打卡点,小广告再也没有在墙面上出现过。 一段路:打造产城融合先行试点5月17日,东湖高新区召开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建设、维护提档升级专题工作会议,部署市政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建设、维护提档升级工作。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神墩二路医疗器械园人行道提档升级微改造试点现场。 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园开园十余年,吸引了大量的医疗制造企业入驻,随着园区不断发展,园区运营理念和配套设施面临升级,园区运营者开始新的尝试。
这段200米长的市政人行道有何特别之处?原来,常见的人行道地砖,在不同颜色的排列组合下,竟然幻化出不同的图案,像会变脸一样,人行道“活”了起来,人行道上树池的处理也抛弃了常见的方式,采用与地砖统一的风格。 武汉高科副总经理余波认为,人行道不仅只是干净整洁方便行人通行,还可以赋予更多内涵,仅人行道上的图案,就有15种,而树池的灵感,则来自于福建一种常用于墙面的花砖。 除了人行道,设计人员将十字路口的多个杆体进行功能整合,多杆合一,让路口清爽起来,为了将园区文化像素化而设置的缤纷广场,则是余波自己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余波说,对商业街区立面和整体的风格进行了统一规划。园区为入驻商户提供伴随式服务,深度参与商户商铺装修、立面、广告店招等设计,充分体现创新、活力的同时,又能保证风格上的统一。 为了配合商家,工作人员主动对门店前的绿化设施进行改造,商业街一家便利店门前,拆除原有的花坛,改造为绿化与休息结合的顾客休息区,而一家药店的店面,在他们的改造下,成为了这家连锁药店的标杆门店。 据介绍,创新、文化、多元,是产城融合最外在的体现。从人行道起步,通过立面规划,引领潮流文化,打造亮点街区,增强自身吸引力,引得凤凰来,从而实现真正的产城融合。(通讯员金婵、潘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