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州市紧跟国家战略部署,聚焦旧改民生工程,以往的“脏乱差”老旧小区,实现了旧改“焕新”,“颜值”升级,堵塞的“血管”被疏通,新刷的五彩立面为其画上了“美妆”。如今的“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随州市正全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迎来新一轮的蜕变。 小区鸟瞰图 据了解,随州市曾都区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涵盖整个主城区,共包含126个小区,涉及14512户,雨污分流管道41441米,电改到户2241户,水改到户2199户,道路修复166790平方米,增设停车位3870个,安防设施72套。行不积水,娱有去处;车位规整,植被繁盛;昼有道闸,夜有明灯。小区的安全性、舒适性、文化性、娱乐性均上升了一个台阶,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显著提升。 广纳民意,让方案设计更加“贴心” “原来的小区巷子本就狭小,再加上车辆乱停乱放,夜间没有路灯,出行安全很没有保障。”在伟业商城小区生活了20多年的张大爷表示:“我们在设计意见征求会上提了建议,很快得到了回应。现在道路拓宽了,车位规整,路灯明亮,出行时心里踏实多了。” 改造后的停车位 为保证老旧小区改造效果和减少过程中的变更,随州市、曾都区住建局联合施工总承包单位针对各小区实际情况,反复勘查现场,广征居民意见制定设计方案。 小区改造前,由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召开意见征求会,将居民意见收集整理为“菜单”,后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四方单位就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改造内容符合小区实际,满足群众需求。 改造中,由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成立老旧改工作专班,参与施工监督、质量检查和安全管理,公布意见反馈邮箱,畅通居民反馈渠道。 改造后,组织开展居民满意度测评,将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项目竣工阶段邀请居民参与验收评价,实现效果共评。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 改造前向居民展示改造方案 主动作为,为民办事更“走心” 随州市曾都区青年路48号小区由于小区内各类树木众多,杂草丛生,夏季多蚊虫,居民常常无法在家门口乘凉。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将小区内杂草连片处进行清理,覆盖植草砖,建成停车坪,既解决了夏季蚊虫蛇蚁多的问题,又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受到居民一致好评。喜欢在家门口和邻居下象棋的王伯伯表示,“这下我又可以在家门口和老张‘大杀四方’了。” 小区道路改造后 “现在终于不用担心管道堵塞,也闻不到恶臭味了,可以舒坦地坐在楼下和街坊们聊聊天了。”随州市曾都区邮政小区的张奶奶笑盈盈地说。 原来,邮政小区内有两个充满衣服、沙土等杂物的化粪池,常年困扰着小区居民。项目部在小区改造过程中了解到该情况,主动利用国庆节长假错峰时段,在抽粪机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组织人工清掏,解决小区居民的这块“心病”,收到了来自小区业主的感谢信和锦旗。 自项目开工以来,随州市、曾都区住建局积极联合街道办事处、社区,成立工程建设专班,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心走深走实。 高效协调,让用水用电更加“省心” “之前我们家的电线老化,时常停电需要检修,而且单位用房都是共用一块电表,缴费很麻烦。”家住随州市曾都区白云湖社区税务局机关家属院小区的张仁娟感叹道:“现在电线全部换新,供电公司给每家每户单独安装电表,缴费可以直接用手机APP,实在是方便太多了。” 为更好地解决社区居民用水用电问题,随州市、曾都区住建局联合施工总承包单位摸排走访收集居民需求意见,涉及水改的居民2494户、涉及电改的居民2990户,拟定水改电改合同,成功并首次将供水供电单位纳入施工总承包范围,制定管理措施,完成了老旧小区水电改造进场事宜,同时,探索将雨污水管道施工与水电改造管道施工进行同槽施工,避免重复开挖。一次开挖,一次恢复,大大加快了现场施工进度。改造后的水管电线焕然一新,居民们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自己的水表电表,为居民们用水用电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让居民生活更有质感,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随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随州市住建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发挥社区居民主动性,加强统筹协调、补齐设施短板,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所有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讯员钱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