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笔者走进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金龙村,“四好路”两侧的桂花、樱桃、紫叶李,花香四溢;农家庭院,花团锦簇、树木葱茏,如诗如画。 近些年来,金龙村联合阳新县卫健局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治理、建设和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乡风好”的振兴新路,先后荣获“阳新文明村”、“阳新美丽乡村样板村”、“黄石生态文明村”和“湖北绿色示范村”等称号。 村庄新貌 党建引领“三融合” 金龙村实施“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强化生态产业“底子”,扮靓人居环境“面子”,做优乡村治理“里子”,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金龙村产业越来越强、村庄越来越美、乡风越来越好,让百姓的幸福日子越过越甜!”70岁的老党员桂贤明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阳新县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长阚绪凤介绍,金龙村党总支坚持“三会一课”,该村把党员主题日活动搬到田间地头,把党小组会开在整治环境卫生现场,把党课课堂搬到脱贫农户家中。同时,金龙村党总支邀请老党员向村民们讲述革命传统故事,让10星级文明户现身说法。这些党建活动凝聚了合力,赢得了民心。 三九寒冬,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陈洪鹏不顾个人安危,跳入2米多深的冰水中,救起落水村民刘某,彰显党员本色,被评为见义勇为模范。全村65名党员以陈洪鹏为榜样,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做示范、当表率”,立足“中心工作推进、矛盾调处、服务代办、政策宣讲”岗位,精耕细作“责任田”、长效化运行“任务区”,勇当“义务党员服务体系”先锋。 金龙港湾 生态农业“唱主角” 采摘、去根、分选、打包、装车……金龙村合作社香葱基地内一派忙碌的景象。“这60亩香葱、30亩蛇舌草,带动19名村民就业,每人每天报酬80-100元。通过电商平台线上加线下销售香葱,一年就能售出50万斤。”44岁的党员、退伍军人陈洪云自豪地介绍。 金龙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流转土地1700亩,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基地580亩,种植苎麻40亩、花卉100亩、水果500亩、蔬菜80亩;开发荒山栽油茶1800亩,套养土鸡土鸭和黑山羊,让139名村民就业,月薪可达2200-3200元。 金龙村弘德农业科技公司发展樱桃、杨梅、枇杷、桑椹等500亩,一群村民在基地里忙着采摘枇杷,60岁的村民罗克勤说:“一天能挣100元工资,就是除草、施肥、采摘,这工作既不累,也不重,这舒心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哟!” 枇杷采摘 乡村振兴“面貌新” 漫步金龙村,一栋栋清洁农家庭院,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和谐宜居。 村内有一栋门楣挂着“共产党员”的庭院,庭院主人国志喜滋滋地说:“新时代生活美如画呀,这是金桂、旁边是些紫薇,那是金钱橘……你看我这庭院像不像花园?” 在村民洪科龙家,他一边招呼客人去参观他家“厕所革命”的成果,一边说:“这厕所冬天不冷,夏天不臭,家里住起来也更舒适了。” 昔日“脏乱差”,如今“洁净美”。近两年来,该村在阳新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道路、水利、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村庄颜值、扮靓了气质、留住了乡愁。同时,金龙村落实门前‘三包’、实施垃圾分类、收集、清运等措施,打造“清洁庭院”,建设“美丽村庄”。 放眼望去,金龙村农民活动广场张贴的“明天更美好”五个大字金光灿烂,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各种健身器材整齐陈列;11个自然湾依畔长乐港,乔、灌、花、草等植物,绿意融融;具有人文特色的景观景点风光无限,流光溢彩。 香葱移栽 金龙村架 “连心桥”、筑“幸福塘”、安“太阳灯”、接“自来水”、改卫生厕、修教学楼。村民们过上了住安全房、看有线电视、用5G信号的新时代幸福生活。(中国食品安全报记者胡毅、通讯员黄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