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记者了解到,咸宁市通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切实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布了10条新举措来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发展。
以下为具体政策内容: 一、全力推动注册“0.5日办结”极简便捷服务。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升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实施“极简注册”服务,全面实行企业设立登记“一网通办、一窗领取、0.5日办结”。实施市场主体“壮苗”行动,2022年企业设立全流程网办“0.5日办结”率达到95%。至2022年4月份,全县市场主体总量47604户,其中企业6878户,个体工商户3938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38户。通城新登记市场主体3611户,其中新登记企业382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210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9户。 二、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继续深化“证照分离”,加快推行“一照通行”。推行高频办证事项与办理营业执照等按需组合“一次申办”、智能导引“一表申请”、并联审批“一键分办”、证照信息“一码展示”,实现“准入即准营”。 三、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建立“个转企”培育库,开通“个转企”线上“一体化服务平台”和线下“一站式办理窗口”,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部门业务办理事项,实现个体工商户注销、企业设立登记、营业执照办理、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公积金登记、经营场所变更等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让个体工商户无障碍转型。2022年新增“个转企”不少于200户。 四、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活力。围绕电子信息、云母制品、生物医药、高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强化企业人才支撑,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委托第三方开展产业紧缺人才培训和企业家培育工程,支持大专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学生实训基地。在湖北平安电工、县经济开发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五、打造全链条上市培育体系。建立全县企业上市数据库,按照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目标,梯度培育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强化上市培育统筹领导,加强协调服务,帮助拟上市企业解决问题。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加大协同招商力度,积极服务优质企业平安电工、杭瑞陶瓷等企业上市,优化对羸通电子、三嬴兴电子上市企业后续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六、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积极培育研发与标准化同步示范企业和标准创新示范基地,加强标准、认证、认可互认互联互通,更好服务企业商贸便利化。2022年指导百丈潭茶业主导制定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城毫绿”行业标准1项,指导杭瑞陶瓷公司制定企业叉车规范管理地方标准和指导县民政服务制定完善团体服务标准等2项地方标准。 七、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开展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制定行业质量提升通用工作指引,全面提升对中小企业的质量技术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应用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品牌增值、质量提升,鼓励企业争创市政府质量奖、长江质量奖。 八、推进知识产权品牌建设。实施中小微企业商标品牌扶持计划,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对符合条件的质量品牌双提升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资助。全县目前现有有效注册商标4193件,其中驰名商标4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2021年度,全县申报商标931件,注册商标1057件,同比59.43%;专利授权467件,同比增长10.4%,其中发明专利5件。助力湖北省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了湖北省知识产权局2022年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目前省知识产权局已予以公示。同时,积极推进平安电工、县经济开发区两个知识产权保护站建设,与司法衔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支持县内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支持特色产业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九、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数字电子产品、云母产品、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环保产品、体育用品、营养食品、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功能材料、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等公共平台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方位服务能力和“一站式”服务优势。 十、完善精准长效监管新机制。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建立跨部门“双随机一监管”新机制,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加强“守信激励”;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轻微违法行为四个清单;开展涉企收费检查,进一步整治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通城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全面落实这10条新举措,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树立现代市场监管理念,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市场综合监管,提升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通城县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记者胡毅、通讯员杜文、熊浩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