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武汉发布了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去年,武汉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及运行成效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提供重要支撑。
武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加强知识产权顶层制度设计,编制《武汉市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度参与国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中引入技术调查官的城市;加快基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累计完成26家市级建站和6家区级建站,有8家单位入选省级知识产权工作站。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不断完善。 据统计,2021年,武汉市专利授权总量86379件,同比增长46.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553件,同比增长26.4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68件,知识产权创造质效稳步提升。 武汉市商标注册量84137件,同比增长23.85%,有效商标注册量为417761件,每百户市场主体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26.32件。全市拥有地理标志商标39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件,已有35件地理标志共计52家许可使用人完成换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19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49家,国家贯标认证企业达803家。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加强。 武汉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去年,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铁拳”“蓝天”“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知识产权执法行动,共办结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09件;开展“订单式”打假维权行动130余次,不正当竞争案件11件。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扎实推进“正道”“新风”“护苗”“秋风”等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开展“2021网剑”行动、“剑网2021”专项行动,净化网络市场环境。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启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指南》,在全省首个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系制度,共查处商业秘密行政处罚案件9件。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成效显著。部署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龙腾行动2021”“蓝网行动2021”,查获侵权货物、物品数量位居全国海关第7位。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持续彰显。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金额达到16.1亿元,同比增长47%。 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提交的知识产权专项储架申请获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批通过,储架规模达35亿元,是武汉乃至中部地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破冰之举。 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运行良好,并已建立120名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队伍深入高校院所、科技园区和企业开展对接服务。 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及学历教育;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实践活动,已有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4所,省级试点学校28所。(记者胡毅、通讯员韩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