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缺盐李家借,王家缺醋赵家拿,放学孩童一个院里玩耍,左邻右舍互帮互助,撞到一起就停下来唠唠嗑,小区有事大伙共同商量,这种在80、90年代随处可见的邻里和谐一家亲的生活场景如今在荆门掇刀区玻璃厂、天茂家属区等一些老旧小区改造后重现。场景亲切可见,良俗一片蔚然。
玻璃厂、天茂家属区这类小区,过去是荆门市国有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集资兴建的家属区,体现了那个时代大集体的烙印和职工以厂为家的理念。80年代前出生的人都有深刻地感受,那个年代的口号是“理解万岁”。过去长辈们在一起上班从事生产活动,下班一起集中生活,相互之间以工厂、工作为情感纽带,建立了宛如亲人的街坊、邻里关系,曾几何时这种互帮互助,浓浓的人情味是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取代,很多国有企业改制,过去企业统管一切的格局被打破。职工分流,原来家属区的居住群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职工重新置业安家,少量退休职工随子女搬迁,房屋公改后易主,新的入住户互不相识,邻里之间交往减少,过去大杂院的和谐氛围逐渐消失,加上生活节奏加快,网络通讯科技的发达,娱乐方式的转变,居民过着互不往来的生活。 谁也没想到,一场旧改的到来悄悄改变着这种生活方式。 荆门市玻璃厂家属区2021年4月启动改造,由于怎么改、改什么、居民怎么参与,都需要全体居民来决定,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得互不相识的居民重新聚集了起来。该小区69户居民在旧改专班的发动下,通过网格员上门建群,老党员入户宣传,居民大会多种互动形式,将不同的社会群体笼到了一起。原本互不相识的邻里,围绕道路怎么修、公共绿地怎么用、下水问题怎么解决等等具体问题,激烈讨论交锋。几轮活动的组织调动了全体居民的积极性,大家围绕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期盼,一个新的居民自治组织应运而生。 过去房屋漏水、下水堵塞无人管理,都是通过居民个人投诉反映到政府部门来解决,现在旧改拉近了居民心与心的距离,大家在一起讨论最多的是如何让小区环境更美好。2021年10月在全体居民的高度参与下小区改造完成,彻底解决了老旧小区的沉疴痼疾,延伸而来的是和谐邻里关系的建立,互帮互助的氛围形成。 为了巩固成果,掇刀区住建局在小区第1栋利用腾退的车库改建了红色物业办公室,成为了小区居民日常讨论小区事务和交流情感的场所,只要天气好,每天晚上5点到7点,这里总会充满欢声笑语,异常热闹,下班的居民、带小孩的父母、放学的孩子、晚饭后出门锻炼的人们都会在这里驻足交流,其乐融融。 荆门天茂家属区同样在2021年启动改造,在出资参与改造过程中和共同管理改造工程的过程中,邻里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过去互不往来的局面被打破,消失已久的和睦邻里关系也得到了重新回归。 老旧小区改造这种完全公益的重要民生活动作为媒介,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荆门掇刀区玻璃厂、天茂家属区旧改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只是个性代表,所反映出来的是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冷暖情感维系,需要更多像老旧小区改造这样的公益活动作牵引。(通讯员龙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