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4月,正值春暖花开,闲暇之时,前往湿地公园,一睹水鸟的优雅、猛禽的矫健、雀类的轻盈,不失为悠然消磨春日时光的好选择。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就拥有这样一座“国家级”的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含杜公湖和幺教湖两个湖面,湖中水草茂盛,碧波荡漾。 自古文人墨客,就喜欢在杜公湖吟诗咏唱。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汪品三曾写下“柏泉山下是湖边,两岸深林散晚烟”如此优美的诗句。 如今,杜公湖刚刚经历了水体修复、生态重建,焕然一新。4月12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山南的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了解杜公湖的前世今生。 治理成效显著 记者站在杜公湖边,放眼望去,沿岸的美人蕉、菖蒲、水葱等挺水植物错落有致,湖面水域宽阔,湖水碧波荡漾,水里的苦草、马来眼子菜、狐尾草等沉水植物也清晰可见。春风吹来,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泥土气息。 杜公湖旁种植的连片菖蒲 杜公湖为何如此美丽?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临空港经开区服投集团杜公湖综合治理项目负责人邓凡丁和身着工作服的中建三局一公司杜公湖施工负责人周金,由于长期在太阳下暴晒,他们肤色呈健康的小麦色。 杜公湖湖面 周金看着湖面说,“杜公湖如今水清景美,不仅源于我们种植了水生植物,还因为我们投放了鲢鳙、黑鱼、鲈鱼等滤食性、肉食性鱼类,维持水生态平衡。” 作为杜公湖的项目负责人,邓凡丁见证了杜公湖的“蜕变”。“水质改善后,来杜公湖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了。”邓凡丁说。 “杜公湖治理后,刺鼻的味道消失了,我们都喜欢来环湖绿道遛弯锻炼。”家住柏泉刘家嘴湾村民刘光明称赞道,家门口这条曾经的“臭水湖”,如今立着水葱,美人蕉、鸢尾等植物相互掩映,鹭鸟在其间或驻足或展翅,在这里闲坐吹风,就是一种惬意。 从嗅觉到视觉,人们明显感受到,杜公湖正在“旧貌换新颜”。 如今的杜公湖水质稳定达到了Ⅳ类水质标准,最好时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湖内已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变身风景如画的湖泊型湿地生态景观,让人难以想象昔日杜公湖围网密布、船难行、水难闻、人难住的窘况。 昔日水体黢黑 “原来的水哪有这么清。”邓凡丁回忆道。 据了解,尽管杜公湖是一个郊野湖泊,远离工业区,无工业污水污染,但是杜公湖还是成为“病湖”。 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杜公湖周边分布着大量农田,湖水边沿全部被土方、石块、鱼网围成了一块块的精养鱼池,多年无序养殖,持续投肥,农业废水直排其中,湖泊水体持续恶化,杜公湖不堪重负,这才导致水域面积严重萎缩,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 “肉眼查看水体呈现浓绿色,漂浮物较多。”项目开工前,邓凡丁前往现场勘察,杜公湖周围还没有进行修缮整治,只能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泥路勘察,每次一双干净的鞋子过去,变成一双泥鞋回家。 2019年8月,武汉市人民政府下发《武汉市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清”行动方案》,行动要求2021年底之前,全市建成区河湖流域全面截污,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临空港经开区服投集团勇挑重担,进一步对杜公湖湖泊水环境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估,重点对湖泊岸线形态及湖体断面的控制、湖体水质下行趋势的遏制、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的治理、水生态及水环境系统的打造等进行专项研究。 在巩固现有湖泊治理成果的同时,提升杜公湖湖泊品质,综合治理杜公湖,成为推进湖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湖泊健康发展和永续利用的一项重要而紧急的行动。 专班攻坚克难 邓凡丁介绍,杜公湖的治理工作分为“六步”进行,首先清理湖泊里原先养殖的杂鱼,其次进行湖底清淤,接着开展杀菌消毒,再进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透明度,随后开展植被种植,最后进行湖泊维护管养。 “这些步骤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却让人吃了不少苦。”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邓凡丁不禁感叹。 由于杜公湖水域南北狭长,风的吹程长,风浪扰动大,水生植物种植困难,为此,工作人员布设了生态围格,把全湖分成多个湖区,在有效消减风浪的同时,为分区种植水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分区布设好生态围栏后,杜公湖的植被种植工作于2021年10月展开,正好赶上了武汉“秋老虎发威”,气温一点都不比夏天低。 “最苦的就是植被种植。”周金感慨,岸边的植被需要进行人工种植,我们排成排,每人都背着一捆苦草,弯着腰,走一步种一棵,跟插秧差不多,那时忙的时候,中午都是端着盒饭在岸边快速解决。 工作人员正在扦插植物 湖中央深水区则需要15人为一组划船种植,种植时需要用长杆固定好植物,再将植物插入湖底,还要测算好每株植物的间距。 “整整种了一个半月,气温高时,每天下班回家衣服都是‘馊’的。”说着周金将左手的长袖撸起,上臂还有一道很明显的黑白分界线。 邓凡丁说,“现阶段,我们还成立了管护专班,建立了生态维护管养机制。每日及时清理水面、岸边挺水植物带垃圾及杂物,保持水面及岸坡干净卫生,让水清岸绿美景成为生活常态。”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治理建设,将为武汉‘百湖之市’增添一张新名片。据悉,该湿地公园预计今年6月正式开放,届时,将迎来更多的市民前往湿地公园踏青、游玩。(熊源、齐典、通讯员何勤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