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笔者走进黄石市阳新县网湖湿地,蓝天白云、飞鸟翩翩,波光潋滟。网湖湿地,上承河流、下注长江。
阳新县负责人深入网湖湿地调研 监测数据显示,网湖湿地水质由2019年Ⅴ类提升到2021年Ⅳ类或Ⅲ类。今年3月底,湿地全覆盖监测数据显示,Ⅲ类水质指标达标率95.2%,唯一超标的总磷含量降幅达30%以上。 “污染防治”出重拳 网湖湿地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富川河下游,由网湖、朱婆、宝塔、下羊、绒湖、赛桥等13个浅水型湖泊群组成,系湖北四大生态湿地湖泊之一,有“鄂南明珠”之誉。
网湖湿地“白天鹅” 昔日,网湖湿地“上泄下顶两边灌”,水患泛滥。1975年10月,十万大军战网湖,男女老少齐上阵,四级干部上一线,肩挑背驮筑大堤,1978年“网湖工程”竣工。笔者 阳新县通过治理和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网湖银鱼穿梭,水草肥美,雁鸭栖集,风景如画。2006年8月,网湖湿地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走进新时代,网湖也迎来了又一次大发展的良好契机,湿地管理局编制修订了网湖治理保护规划,开启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项目,总投资1.5亿元,擦亮了网湖这块“金牌”。 据悉,自2017年以来,网湖湿地管理局“污染防治”出重拳,狠抓水质降磷及水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实行生态休养,严禁投肥养殖和生产经营,关闭渔场36家,拆除畜禽养殖场12家,关停取土场3家,整治码头2个,退垸还湖483.87公顷,生态补水1.9亿立方米。 同时,网湖湿地管理局积极弘扬水文化,利用宣传画、标志牌、警示牌、宣传手册和举办“走进网湖·多样湿地”生态摄影大赛等,引导当地群众树立爱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的意识。 随着入河污染负荷的持续削减,网湖湿地上游入湖河流水质实现了跨越式改善。如今,网湖湿地河水进入的水质达到Ⅳ类以上,实现持续改善。 “一户一策”植生态 乘船进入网湖湿地,笔者看到,临水而居的村民,家家户户有水管道接入环绕村庄主管道。 持续深化湖中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网湖周边村组常态化卫生治理,修建道路25.6公里,清理生活垃圾20余吨,实现网湖湿地及周边环境同步提升。 目前,已建成19个无动力污水处理站,以前村民家里的污水直排网湖。如今,用这些管道专门收集,经过处理后污水变为汩汩清水。 网湖村是网湖湿地的一个居民村,笔者见到村民柯丽红正在自家庭院洗衣服,洗完的废水排入了污水管网。而在她家10米开外,就是一座污水处理站。 过去,村民生活污染物入网湖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湖中网湖村和湖边向录村,实施“一户一策”专项整治,采用建设龙墙、生态隔离带等方式强化面源污染管控,有序隔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此外,网湖湿地现已与19个村签订了共管协议,聘请5名生态公益性岗位管护员,安置58名脱贫户当生态管护员,落实河湖长制20名保洁员,吸纳28名德高望重的村渔民参与管理。 放眼望去,远山如黛,村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 “一湖碧水”泛清波 走进网湖湿地的南湖,蓝绿交织,水天一色。很难想象,在治理之前,周边村民还曾经在这里耕种。 网湖湿地突出抓好生态修复、水质提升,做好生态保护的“加法”、污染治理的“减法”,着力构建水草林湿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生态耦合系统,谋划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环湖湿地植被修复等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2.5亿元。
稀珍鸟类“东方白鹳” “类似于家庭用的自来水安装净化器,通过层层‘滤芯’,达到净化效果。”网湖湿地管理局党委书记谢作富说。 着力完善网湖湿地生态链,提高生态自我净化能力。实施环湖种植结构调整和大规模绿化行动,恢复滩涂水草1130公顷、恢复水生植被130公顷、复绿11.516公顷、退渔还湿5500公顷,投放花白鲢鱼159万尾,推动“以水养鱼、以鱼净水”,构筑起生态防护网。 “生态如生命”。从水岸修复到生态围湖,从含蓄水源到净化水体,从改善水质到污染拦截,一系列“加”“减”并施的举措,让网湖的生态越来越好。
放归治愈珍鸟 笔者穿行网湖湿地,时常有飞鸟在眼前掠过。网湖湿地管理局副局长陈国栋兴奋地说:“你看,这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与熊猫一样属于‘国宝’。这是灰鹤……以前也不知道这些鸟叫什么名字,来网湖湿地工作后,鸟越来越多了,对它们也熟悉起来。” 网湖湿地管理局副局长郑和松介绍,经过治理,网湖污水排放问题已得到解决,已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并重转化,进而向生态修复为主阶段转变。 网湖湿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生命呵护着这一泓碧水,各类珍稀水禽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现有记录野生鸟类238种,越冬水鸟数量持续攀升,从2018年的33974只,2021年的84853只,居全省前列。珍稀濒危鸟类也频频刷新纪录,2019年发现白鹤74只,2020年底发现东方白鹳30只,2021年首次发现白头鹤,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按新名录统计达到58种之多。(黄阳、邢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