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文化 交通 司法 消防 图片 视频 全国

湖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踏实为民办实事 阳新这支驻村工作队把“三类村”变成“示范村”

来源:本站 作者:熊源 阅读: 发布时间:2022-03-16
摘要:3月15日,记者走进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公桥村,只见田畴成方黄花香、护砌沟渠全相通、道路相连一张网,春耕的田野一派生机。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驻公桥村5任工作队初心如磐,驻村驻心,接棒聚力,把 三类村变成阳新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让百姓日子越过越

3月15日,记者走进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公桥村,只见田畴成方黄花香、护砌沟渠全相通、道路相连一张网,春耕的田野一派生机。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驻公桥村5任工作队初心如磐,驻村驻心,接棒聚力,把 “三类村”变成“阳新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让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领导下村调研

强“班子”,凝心聚力 “摘穷帽”

“现在村子变得漂亮了,百姓的幸福日子也越过越甜蜜,这多亏省驻村工作队呀!他们跑项目筹资金,千方百计为我们村的发展尽心尽力。”公桥村党支书记兼主任陈守义激动地说。

七年前,公桥村既是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省级深度贫困村,又是 “三类村”。全村310户13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74户251人。

2015年8月,湖北省驻公桥村工作队与浮屠镇党委采取“筑牢‘基层堡垒’”的方法,提升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现在的村干部得力呀,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办成‘急难愁盼’的事。”在公桥村,只要提起村“两委”干部,村民们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来夸赞。

湖北省驻村工作队长曹卫中介绍,通过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作风整顿,党员队伍的“软懒散”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如今,公桥村党支部凝聚力增强,向心力提升,由过去“软弱涣散”转变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2020年,公桥村被阳新县评为“先进党支部”;2021年,该村被浮屠镇评为“先进单位”。

省驻公桥村5任工作队“接棒”,与党员交朋友,与百姓心连心,与贫困户结“亲戚”, 按 “变‘输血’为‘造血’的全村一策,每户一法”的帮扶方案,不脱贫,不脱钩。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湖北省驻村工作队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创新扶贫机制,点对点返岗输送等举措,创建扶贫车间,解决“5060”劳力就业难题,让就业拔去穷根、端稳“金饭碗”。全村69名贫困劳力在家门口就业,月薪1800-2400元。

“以前一家人只能靠低保金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如今,我在家门口就业,月薪1800元,这日子越过越有底气!”脱贫户余爱心感慨地说。

与此同时,湖北省驻村工作队经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同意,设置了护林员、保洁员、道路养护员、山林防护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让贫困群众“脱贫不离家,岗位送上门”,摇身变成“工薪族”,生活有保障,日子有奔头。

带动村民就业

40多岁的村民明平智,2016年,在湖北省驻村第一任工作队长温怀诚的帮助下,成立了新起点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285亩,种水稻、养龙虾、喂阳新豚等,年收入20多万元。

据了解,公桥村2018年摘“穷帽”,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4200元增长到16679元,村集体经济由“空壳”到收入40余万元。

昔日的“三类村”,不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先进村”,更是一跃成为阳新县“美丽建设示范村”。

年近七旬的老党员明廷美说,这几年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党员和群众精气神的变化,模范党员、好婆婆、好媳妇层出不穷;听得最多的话是“省工作队真好,村党支部最亲”。

产业兴,全民齐奏“富裕曲”

湖北省驻村工作队吴彬华介绍,创建生态产业园,农民既可以打工挣钱,又可以收取租金和分红,实现了“一地多赢”。

记者走进花卉基地,只见一株株红叶石楠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竞相绽放的花儿,漫山满坡,清香四溢,沁人心脾。700亩黄花、茶花、桂花……蔚为壮观。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就业收入,每户每年增收4000多元。18名村民或拿着锄头、或铁锹,开沟、施肥、盖土。

“这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入脑入心,让我们更有干劲啰。”脱贫户袁秋连的一句话,让大家笑了起来。近几年,袁秋连在家门口上班,月薪2600元。加上丈夫装模板收入、土地租金和股金分红,去年纯收入8万多元,喜圆新房梦。

“感谢省工作队帮助,在家门口上班,月薪2200元,既侍奉公婆,又能赚到钱,还能享受‘团圆’生活,这好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呢!”中年村民蔡福容笑容灿烂地说。

产业兴、百姓富。湖北省工作队请“农林牧”专家把脉问诊、取富裕村之“经”,经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围绕“产业立村、股份合作、多元发展”的思路,采取土地流转、村两委注资分红、农户参与得利的方法,推行“党支部+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桂花、杨梅、樱桃、枇杷、海棠等花卉苗木1400亩, 66户贫困户每年以土地入股分得“滚动红利”5万元;36名“5060”劳力务工就业,月薪2200多元。

此外,湖北省工作队推行“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模式,让村两委和村民入股260万元“香韵庄园”,实现零风险,每年农户分红2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14万元。

“昔日,我家种三亩稻谷、两亩红薯,一年也收入不到几个钱,逢年过节靠打工的儿女发红包。现在土地流转得租金,家门口务工拿薪金,入股分红领现金,加上老伴养禽畜收入,一年纯收入近4万元。如今,想要什么,就在网上购什么,这幸福日子真甜哟!”在香樟园里,陈强掰着指头算着,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湖北省驻村工作队带领公桥村干群开荒拓土,发展“香韵庄园”,与旅游休闲链为一体。春天的枇杷、樱桃,夏天的桃李、火龙果,秋天的葡萄、人心果,冬天的草莓、柑橘橙,采摘、品尝、垂钓、休闲,一年四季吸引了武汉、黄石、咸宁、大冶、通山等大量游客,火了经济、富了村民。

补短板,村容村貌“增颜值”

“以前,只要提到公桥村,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 “穷”。如今,走进公桥村,水泥路宽敞平坦,道路两侧景树枝繁叶茂,太阳能路灯造型科技感十足,村庄旧貌换新颜,农家庭院干净整洁。”老党员陈从来说。

路面刷黑

漫步7个自然湾,漂亮的民房、平坦的道路、满目的花草……处处洋溢着净与美。正在自家庭院打扫卫生的村民王定英高兴地说:“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设施完善了,村庄变美了。”

61岁的村民蔡新容有了新爱好,晚餐后去活动广场跳舞。过去,她闲暇时就在家看电视。“不是不想出家门,实在是出不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晚上黑灯瞎火,出去能做什么?”而如今,夜晚的公桥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或跳广场舞、或散步、或打球、或煅炼……让人们流连忘返。

“过去,只要起风,庭院弥漫的都是难闻的臭味。我家最开始用的是旱厕,搭两块板,茅草盖一盖,苍蝇、蚊子多得很。后来改了水厕,但没有化粪池和排污管道,污水直接排往水港,天气一热还是难闻得要命。现在可好了哟!”村民方贤珠一边说,一边招呼记者去参观他家的厕所。

在方贤珠家卫生间里,看到的是洁白瓷砖地板和冲水马桶。他笑容满面地说:“是不是没有一点臭味了?主要是厕所粪水通过管道连通,流进了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了。”

冬天不冷,夏天不臭。一间厕所的变化,让方贤珠家的生活质量大提升。更让他高兴的是,逢年过节,住县城的儿女都吵着要回来住呢。

昔日“脏乱差”,如今“洁净美”。湖北省驻村工作队张先超介绍,近两年来,他们工作队围绕“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提升村容村貌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了村庄颜值、扮靓了气质、留住了乡愁。同时,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实施门前‘三包’、落实垃圾分类、收集、清运等措施,打造了“清洁庭院”,常态化“美丽村庄”。

“感谢省驻村工作队,落实硬化、亮化、美化、绿化、洁化,处处好风光,空气还比城里好,一到周末,那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都跑回来住。”村民陈敦远说。

近几年来,湖北省驻村工作队引领村“两委”,积极向上挣取项目,千方百计筹资金,补短板,增“颜值”。据统计,该村加宽扩建村水泥路2500米、硬化浆彻水渠3000米、水泥块石浆彻河堤600米、村组公路绿化美化8000米、安装路灯240盏;饮“自来水”、架 “连心桥”、筑“幸福塘”、修丹垅水库、建卫生室、墙体"穿衣戴帽"、“厕所、垃圾、风貌”综合整治;新教学楼、绿化校园、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让老百姓住安全房、用安全电、有线电视、光纤电话、5G信号、网络监控……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局长黄明表示,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支持帮助公桥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紧扣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围绕“民生为要,规划为先,巩固为本”目标,把‘脱贫户分布图’‘产业规划图’‘未来发展图’合并,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干群改变公桥面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记者熊源、通讯员程华新 吴永风)

责任编辑:熊源
分享: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文化 | 交通 | 司法 | 消防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441号
京ICP备20200489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098号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国务院侨办39号院1号楼)
http://www.cpnews.org.cn & http://www.cpnews.net.cn
Copyright 2022©中国警讯 版权所有 承办:北京新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010-8069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