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樟桥村和坳上村支部书记,通过考试考核,均转为行政人员,到枫林镇政府走马上任。这件事,在阳新县成为美谈。 3月12日,记者前去两村采访,了解个中缘由,既为两位支书的精神感动,更为两村的变化叫好。 这两个村是邻居,以往又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坳上村支部书记刘训志和樟桥村支部书记胡坤文都是企业家,2014年,均走上村支书岗位。他们明里叫板,暗中较劲,发挥拼命三郎精神,几年时间,硬是把昔日的贫困村建成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开发先进村。 刘训志走上工作岗位,在第一次村党员大会上,就郑重承诺:“一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创一流。”他自掏腰包30万元,装修了村里的群众服务中心,之后,又争取扶贫资金400多万元,发展腊米和花卉产业。 腊米种植 腊米是坳上村的传统产业,以往因市场价格低,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个产业濒临死亡。刘训志上任后,新发展腊米上万亩,同时又组织人员跑销路,终于让昔日的“狗不理”成了“香饽饽”,每公斤卖到200元左右,最高农户一年实现收入80万元,人均达3万元。坳上村一时名声大振,成了湖北省腊米第一村。 与此同时,坳上村还发展苗木花卉100多亩,年实现销售收入50多万元。 花卉基地 昔日的经济空壳村,一下子变成了富裕村,2019年提前脱贫摘帽.省级扶贫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系列桂冠,相继戴到了坳上村的头上。 紧邻坳上村的樟桥村,也不示弱。村支书胡坤文也是个头脑活络的人,原先在外做生意,赚了个盆满钵满。在樟桥村第一次党员大会上,他掷地有声:“我们不和别人比,就和坳上村比,赶不上坳上村,我就辞职走人。”于是他充分发挥自己人脉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了3000亩油茶和500亩药材基地。 胡坤文把樟桥油茶产业作为产业化的突破口,建设油榨车间是推进油茶产业化的有效路径,投入资金40余万元建成了油茶油榨车间,目前已投入运营。目前,这两大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村级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该村也先后获得了省市扶贫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美丽乡村 经济发展了,他们便着手改变乡村面貌。近年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两村加大了工作力度。围绕劲酒水源地保护开发利用,劲牌公司与黄石市政府一起策划了中国劲酒樟桥坳上特色小镇项目,市政府计划将两村打造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同时,他们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樟桥村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拓宽兰界、芦塘两个组的通组公路4公里、湾组主干道1000余米,刷黑村组主干道5000多米,整治4个组污水,改水改厕300余户,新建两个小型广场,改造进村沿线的景观,村容村貌有了大幅改变。 村路刷黑 镇党委书记石子倩说,一个好村支书就能带活一个村,樟桥坳上两个比着干的村支书,不仅把村带富了、带好了,还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我们要充分复制这种典范的引领作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记者胡毅、通讯员黄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