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黄石市阳新县兴国镇三眼井社区召开“绣花针”服务联盟工作会议,落实“绣花针”联盟志愿者下沉社区收集辖区居民“微心愿”和“小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提升服务质量。这是该社区创新“绣花针”联盟服务模式,将“精、细、美”工匠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有效服务居民的一个缩影。 党委联席会现场 阳新县兴国镇三眼井社区是阳新县城关最老的社区,有4361户,共12332人。该社区居民点多为老旧小区,无公共活动场地,公共设施落后,居民点周边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不断。 为解决老旧小区困境,充分发挥大党委结对单位资源,阳新县兴国镇三眼井社区建立红色党员服务站,联合社区党员、群众志愿队伍,成立“绣花针服务联盟”,设立“五岗十员”志愿者身份,同时利用“线上联络+线下入户”两种模式收集居民“微心愿”和“微诉求”。根据问题类型,服务联盟志愿者结合自身特色,认领红色爱卫岗、红色解忧岗、红色护学岗、红色互助岗、红色平安岗服务五岗志愿身份;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引导党员及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解决治理难题,构建共治、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组织小朋友手工制作大比拼 据了解,“绣花针”服务联盟成立一年来,志愿者根据收集并整理出的信息,着重解决了居民反映强烈的两大热点难题:一是辖区内富川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影响交通和居民出行问题;二是三眼井社区很多背街小巷没有路灯和摄像头,居民夜间出行不安全。 针对第一个影响交通和居民出行问题,阳新县兴国镇三眼井社区第一书记陈敬胜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交通堵塞源头在于南门街菜市场内部经营不当,商户普遍在路边出摊经营而引起道路拥堵。后经大党委商议,陈敬胜亲自挂帅,组织协调交警、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历时一个月,通过规范菜市场经营、街道两旁划线停车位,彻底解决了富川街道路拥堵问题。 针对第二个居民夜间出行不安全问题,阳新县兴国镇三眼井社区大党委通过整合结对单位电信公司资源,将社区纳入“雪亮工程”建设,在居民点安装49个摄像头,阳新县公安局同时协调路灯公司,在居民点周边又安装多盏路灯。 如今,走在畅通的富川等和夜间灯火通明的居民点,周边居民无不拍手叫好。 宣传民政惠民政策 在阳新县兴国镇三眼井社区大党委强有力领导下,“绣花针”服务联盟不但解决居民的“大心愿”,还绝不放过“微诉求”,同时对居民的“微诉求”,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在得知社区粮食大厦独居老人柯大爷卫生间漏水,无法保障正常生活后,下沉党员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至信息收集员,收集员反馈至大党委发布任务,志愿者认领“红色解忧岗”,同时,联合社区党总支筹集资金2000余元,协调周边住户,请来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最终圆满解决了柯大爷的生活难题。谈及此事,柯大爷高兴地说:“社区绣花针服务队真是好,为民解难真周到。” 社区关爱照顾老人 与此同时,“绣花针”服务联盟依托服务联盟平台,在疫情防控、反诈防诈宣传、特殊群体包保、安全排查、环境整治等问题中,充分发挥服务联盟志愿者作用,组织志愿者在阳新县兴国镇三眼井社区开展活动48次,受益群众达8634人;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实事问题8件。 阳新县兴国镇三眼井社区党总支书记程丽君表示,社区成立红色“绣花针”党员服务联盟后,不仅为群众架起了服务沟通的有效桥梁,还打通了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而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便捷服务,很好地发挥了“小站点、大服务”效果,找准了为群众服务的“落针处”,解决了社区基层治理难题,真正实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满意度。(记者熊源、通讯员黄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