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记者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最近公布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结果名单获悉,湖北省推荐申报的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全部入选,其中,武汉市黄陂区(楚剧)赫然在列。 《江姐》剧照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 最近,根据评审命名工作方案,经评审和公示,文化和旅游部最终命名了全国18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6市8县入选,他们分别是武汉市黄陂区(楚剧)、黄冈市红安县(红安绣活)、黄冈市黄梅县(黄梅戏)、黄石市阳新县(阳新布贴)、咸宁市赤壁市赵李桥镇(砖茶制作技艺)、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土家族歌舞“撒叶儿嗬”)、孝感市安陆市府城街道(水墨漫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土家族摆手舞)。 武汉市黄陂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素有“千年古郡、木兰故里”之美誉。黄陂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是楚剧的发祥地。“黄孝花鼓戏”是楚剧的旧称,亦称西路花鼓,二十世纪初流行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黄孝花鼓”进城,最终正式定名为楚剧。 新创楚剧小戏《警钟长鸣》剧照
“人有三曲戏(楚剧),到老不怄气”是黄陂当地俗语,就把演楚剧、看楚戏、哼楚调是黄陂人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说得明明白白。如今,楚剧在黄陂区不仅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还形成了以黄陂区楚剧团为核心,以社会职业剧团和业余剧团为辅的楚剧中坚力量,长期活跃在城乡集镇,特别是每年“灯戏”“清明戏”“谱戏”、红白喜事的“贺喜戏”,以及重大节庆活动等演出,深受黄陂人喜爱与青睐。 新创楚剧小戏《江城儿女》剧照
据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主要活动形式和表现形式,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自1987年开展创建以来,已经成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黄陂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