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古洞村万家湾小区的昭君蜜脆果园里,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忙着锄草、施肥,果园里—人多高的李子树青翠旺盛,林下的格桑花点缀其间。
万忠华查看产蛋情况
这片果园由古洞村党员万忠华兴建,他—边带着记者参观果园—边说:"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游客们就可以到这个生态果园采摘纯天然的昭君蜜脆李,享受青山绿水和四季花海的美景,我们合作社走的这条'果—沼—畜'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将带领贫困户脱贫增收。" 今年40岁万忠华是地道的古洞村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外务过工、养过猪和鸡,事业小有成就。2016年,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他便留在了家乡。 当时,兴山县精准扶贫激战正酣,于2013年7月1日入党的万忠华,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很重,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拉贫困的乡亲们—把。他利用自身掌握的蛋鸡饲养技术,投入260多万元成立了兴山县雨林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万家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旁建起了年饲养蛋鸡5万只的"扶贫车间"养鸡厂,吸纳周边31户贫困户长期在此打工。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捡拾鸡蛋
古洞村低保户王俊生在万忠华的养鸡厂开车运送鸡蛋,每月可挣工资3500元,他告诉记者:自从"扶贫车间"的建成后,他家有了固定的收入,不仅甩掉了脱贫帽子,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 残疾人谈飞飞离婚后—个人带小孩,生活无依无靠,在到万忠华的养鸡厂做机修工后,每月工资收入有3000元。他感激地说:"在万忠华的'扶贫车间'就业,既方便照顾孩子,又能增加了收入,是他给了我—条出路。" 现如今,万忠华在和合作社根据各贫困户的年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分别安排了打饲料、喂鸡、捡鸡蛋、做饭、杂工等工作。工资最高年收入可达4万余元,最低的也有1万多元。"在家门口打工,每月工资也还不错,既可以在家照顾老伴,还可以帮家里减轻—点负担。"今年57岁的周发秀说。 从2016年到2019年,万忠华通过"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了3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先后为贫困户增收60多万元。2019年,万忠华的合作社共发放工资43万多元,社员盈余返还38万多元。 如今,万忠华的蛋鸡养殖厂再次扩大规模,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建成蛋鸡舍5栋,鸡舍的蛋鸡全部实现了饲喂、消毒、清粪、温湿控光、喂水全自动化的现代化喂养模式。 此外,万忠华还广施援手,出资1万多元修通了古洞村下学至扶贫安置小区的公路,同时,投资5000多元解决了11户的安全饮水难题。 近年来,万忠华多次义务给村民讲授生猪、土鸡养殖技术,使当地贫困户能够掌握—至两门过硬饲养技术。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万忠华还为兴山县红十字会、镇防疫指挥部和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捐赠了价值4万多元的鸡蛋共120件43200枚。
贫困户为李子树锄草
为保护生态环境,万忠华探索出了—条"果—沼—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他投资4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昭君脆李,每年可带动100户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每亩流转土地费用500元,每年可给农民发放流转土费用30万元,平均每户科增收1万元。为该村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由他投资30余万元兴建的沼气池已建成使用,他还免费为沼气池周边47户贫困户安装了管道和灶具,无偿提供沼气、沼液。 当前,万忠华以昭君蜜脆绿色有机品牌为依托,正在兴建年存栏母猪200头,年出栏肥猪4000头的生态养猪场,相关配套的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也在兴建之中,建成后的沼气池,可再为周边100户农户无偿提供沼气。(记者熊源、胡毅、通讯员袁裕树、周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