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楚天都市报报道,12月11日,武汉市城综委通报称,10月至11月,在全武汉市大城管考核中,新洲区在城市管理中,因精细化水平不高,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分类推进不平衡等原因,连续2个月垫底,扛上了流动黄旗,而管理突出的4个区则扛流动红旗。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武汉在大城管考核中,推行流动红黄旗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打造武汉新形象。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通过三方检查、市民投诉等各类途径,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问题23.9万件,较去年同期总体下降15%,但硚口、蔡甸、黄陂、新洲问题数有所上升。 从问题整改情况看,10月份该市平均整改率91.6%,而蔡甸区为81%、新洲区为82%,整体偏低。11月份该市问题整改率90.8%,蔡甸区为76%、东湖高新区80%,整改偏低。东湖高新区、东湖风景区和新洲区在大城管考核中,名次靠后垫底,扛上流动黄旗,其中新洲区连续2个月靠后,两扛流动黄旗。 而武昌区、东西湖区、江夏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则管理突出,而扛回流动红旗。 武汉城管相关人士称,扛黄旗的区,主要存在精细化水平不高、环卫投入不足、垃圾分类和"精致环卫"推进不平衡以及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如果对标加大整改力度,有望甩掉落后的流动黄旗。 军运会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虽然结束了,但城市管理工作丝毫不能放松。武汉城综委要求,各区要将战时机制转变为平时机制,认识再提高、标准再提升、力度再加强,确保不松劲、不掉档、不滑坡,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如何推进城市精心化管理水平,武汉市城综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加快"互联网+供气服务"建设,年内完成安装钢瓶二维码50万只,明年3月底前完成150万只,实现气瓶流转可追溯、送气人员可查询、供气服务可评价的全环节闭环管理,确保燃气安全万无一失。 落实桥梁安全物防、技防、人防措施,实现定期安检评估全覆盖,新型限高设施应装尽装,加快推进15座独柱墩桥改造,逐步落实智能监测全覆盖;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落实市级城管、交管90人的常态化执法队伍,各区相应落实执法力量,定期开展执法行动,保障全市桥隧安全。 围绕"精致武汉"建设,在洁化、序化、亮化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推进广告招牌、景观亮化、拆违攻坚、建筑垃圾、占道设施、共享单车、"厕所革命"等工作任务,全时全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记者看到,北京环卫集团京环智慧武汉分公司精细化作业到边到角,武昌钢院小区厨余垃圾源头生化处理,硚口区海尔国际社区配置压缩设施、分类收集屋、装修垃圾暂存点,东西湖区分选转运站垃圾建设垃圾分选设施和车辆清洗设施等做法,值得全市推广和学习。 创新"门前三包"机制,推行"综合性户籍式"管理模式,实现"一人多职、多维管理"。建议该市房管部门将小区环境卫生考核结果纳入对物业公司考核,市场监管部门将湿垃圾生化处理设施安装纳入对农贸市场考核。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近期将由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颁布,市政府将召开垃圾分类及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会,全面提高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覆盖率和准确率。大力实施湿垃圾源头减量和就地处理,力争源头减量湿垃圾1500吨/天。(记者卢成汉、通讯员金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