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月光如水/和小河/一起流淌/哦,万里风沙/一片孤城,茫茫群山/遥遥故乡……这是曾经的援藏干部、如今襄阳市宣传干部、诗人刘超创作的关于西藏的诗句。 襄阳籍著名诗人、导演、编剧刘一君评价称:“刘超的有些诗歌如同电影拍摄,由切至虚焦的部分缓推,然后淡出。三个动作,有效地抛描了一条视线的过程,这种节奏的变化极其紧凑、完整,引人入胜。” 诗人笔下的西藏是个什么样子?是柔情,是壮美,还是悠远?刘超用诗集《彼岸》为您解答。2019年4月底,《彼岸》由台海出版社正式出版,作品收录了刘超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创作的168首诗歌作品,其中112首诗是作者援藏时创作的。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刘超称,“我最难忘的岁月在西藏度过,虽然工作和生活很艰苦,但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激发了我创作的冲动与热情。” “一种温柔的蓝/一种忧伤的蓝/一种深沉的蓝/一种博大的蓝”“那些粗糙的手啊/是花的根,它们像干涸的河床/横亘于高原之上”……有过西藏工作经历的诗人、襄阳市文联副主席宋明发对《彼岸》中的《青海湖》《酥油花》等诗歌感悟颇深。他表示,诗歌是心灵的歌声,站在苍茫的原野上,诗人敏感而多思,脆弱而刚强;感受着与时俱变的生活潮流,诗人痛苦而幸福。他称刘超诗歌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感悟。 刘超曾用笔名高辛、蓝风、山之南,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湖北襄阳。先后做过建筑工人、工程师、乡镇公务员、机关文秘、援藏干部。诗作散见《诗刊》《诗歌月刊》《天津文学》《中国当代诗库》等。(通讯员 张亚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