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宽敞整洁,环境清爽宜居,产业蓬勃发展……初夏时节,穿行在黄石市阳新县城东管理区各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景。 这一头,拆除老旧危房,建设文化活动广场,革新路面和路边配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那一头,新建优质果园,推广特色种植,打造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湾组里,村民们或三三两两聚在亭子里闲聊,或陪着孩子在广场上运动、嬉戏;小区内,居民们和谐相处,在秩序井然的环境里散步、串门。 就连久居城东管理区的老居民,面对这几年城东管理区的变化,也会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地说出几句肯定的话。 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6月5日,微雨蒙蒙。在阳新县网湖湖畔的城东管理区新塘社区茶园里,几名工人正操作机器忙碌着。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茶树上端的老叶片被整齐地修剪掉,枝桠光秃秃地探进细雨里,感受着微风细雨的“润物细无声”。
茶园工人正在操作机器 新塘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汪新军介绍,剪掉茶树的老叶片,是为了让茶树更好地发新芽,只有发了新芽后采摘下来的嫩叶,才能制作成鲜嫩美味的茶叶。 网湖边的这片茶园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这里产的茶叶一直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新塘春”,是当地的著名品牌。这几年,借助阳新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东风,在城东管理区的引导和支持下,新塘社区聚焦茶产业,引进资金和先进设备,开发和壮大茶园,目前该社区已有茶园1000余亩,产值达到了10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 “在采茶高峰期,这里每天都需要约300人采茶。”汪新军说,茶园按鲜叶每斤30元至50元结算工钱,按每人每天采4斤算,光采茶一天就能有近200元的收入。因此,茶园不仅带动了新塘社区的居民务工,还吸引了不少周边的居民前来参与。 而在距茶园不远处,“网湖丰义花鸟世界”文旅项目也生机勃发。漫步其中,小路两旁成片的月季竞相绽放,在微风的吹拂下娇艳动人,勾勒出动人景致。 这里还建有民俗研学基地、婚纱摄影基地、蓝莓基地、无花果基地、沃柑基地等,着力打造集湿地观光、研学科普、运动休闲、生态康养、文化体验、亲子游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网湖花鸟生态博物馆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是城东管理区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在做大做强本地产业上,仅2023年,城东管理区就新建优质果园500亩,推广特色种植面积1265亩,建成何垅村200亩沙嘴螃蟹养殖基地,启动十里湖千亩稻螺套养模式,焦山村的油茶基地、良荐村的花卉苗木基地初现规模,“新塘春”茶叶、十里湖农副产品等产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花卉苗木基地初现规模 城东管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发力环境整治,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6月4日,城东管理区石震村石震湾石氏宗堂旁,在村“两委”干部的指挥下,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机械设备,逐步拆除了4栋老旧危房。 石震村地处阳新县城郊结合部,湾组里不少老房子都是20世纪所建,这些房子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预留的道路不到一米宽,人走动都不方便,车辆进出更是不可能。而且,由于年久失修,很多老房子已经成了危房,是名副其实的“定时炸弹”。 “今年开始,我们村‘两委’开始逐户做房主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拆除旧房。”石震村“两委”成员石伟君说,仅今年5月份,石震湾就拆除了50余户老旧危房,全村共拆除了近100户。石震湾路口水塘边,原本是一片荒地,村民们的生活污水排放流经这里,臭气熏天。去年下半年,石震村积极争取改造项目,用集体土地置换后,在这里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广场下铺埋了污水管网,广场上则铺设了大理石,新建了走廊、凉亭,移栽了花草树木。 “目前,村里正在多方筹措资金,预计今年内可以在广场上安装好各式健身器材。”石震村党支部书记石建刚介绍,每到晚上,广场上就聚满了村民,或聚在亭内聊天,或陪孩童玩耍,或打羽毛球、跳广场舞健身,很是热闹。 而在另一头的何垅村石港组,人居环境整治已经初见成效。从兴富大道右转进入石港组通组公路,路面已经硬化并铺设柏油,与道路两旁的绿植相映成趣。 车辆驶入石港组,路面上规划好了行车线和停车位,车辆有序停放。缓步行走在湾内的石板路上,欣赏着路旁盛开的花朵,仿佛置身于公园内。
湾内石板小路鸟语花香 据介绍,石港组的居民均为王英库区移民,为了改造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城东管理区前后共投入了680万元。目前,石港组内铺设了污水管道,彩绘墙、生态晾衣架、廊亭等一应俱全,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为了改善辖区的人居环境,城东管理区先后出台了《城东管理区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城东管理区城市管理实施方案》《人居环境常态化考核评比方案》等文件,并严格执行每周一检查、每周一评比、每周一通报、每周一例会、每季度一拉练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同年底考核相挂钩,营造了比学赶超、人人参与、共建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狠抓文明创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023年7月,城东管理区向阳社区挂牌成立,下辖阳新县教育城及周边数个小区,常住人口超过1.5万人,流动人口较多,是阳新县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接手之初,我们对整个社区的情况进行摸底,发现了很多问题。”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翠介绍,这些问题包括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普遍、小区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不足、部分小区矛盾纠纷较多等,虽然单个拿出来看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却很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的幸福指数。 向阳社区的这些“问题小区”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城新都小区。小区门口路面大量破损,居民出行不便;小区门口的绿化带被人开辟成了菜园子,施肥后臭气烘烘;小区里4个架空层大晴天都会积水,其余地方成了杂物堆放间;车辆乱停乱放,居民无视劝阻,我行我素;物业费收不上来,物业管理举步维艰。 对此,向阳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和社区下沉党员,在华城新都小区先后召开了16次协调会,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划设车位线和非机动车停放区、筹措资金修缮路缘石、清退菜园地复种绿化作物、改造架空层、挖排水沟铺下水管、增加运动健身设备、刷白小区外墙、制作彩绘墙、化解小区历史遗留的矛盾纠纷……改造后的华城新都小区,获得小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修整后的小区环境整洁、道路宽敞 除了小区内部环境,在城市公共区域的管理上,向阳社区也狠下了一番功夫。李翠介绍,从去年7月至今,向阳社区共争取资金修补了2500余平方米的路面,清理了1500米长的景观渠,联系住建部门修缮过街天桥,修复多处公共绿化带,在公共道路两侧安装休息座椅,以社区力所能及的方式,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居民的幸福感。 据了解,在城市文明创建上,城东管理区一方面以各个社区为重点,提升服务能力,改善小区环境,营造文明氛围;另一方面,大力优化城市秩序,以城市核心区为重点区域,把治理脏乱摆放在整治工作第一位,清理占道摆放经营,规范临街晾晒,整治摆摊设点,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及时拆除,成立游商摊贩、夜市整治行动专班,针对商业街、门店多、人流量大的位置进行常态化管控。 “我在城东管理区住了20多年,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好,已经逐渐接近了我梦想中的家园。”居民陈世谋欣喜地说。(柯云峰、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