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从中法生态城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武汉 AI PARK)获悉,自2022年5月园区试运行以来,依托楼宇屋顶及车棚顶架设的5000余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实现自发电量达36.5万度,年均碳减排达273吨,成为近零碳园区。5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中,该产业园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园区。
产业园大楼 走进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的“智慧大脑”——“TacOS”大厅,电子大屏上,园区内每一处设备、区域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由园区投资建设方——武汉特斯联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这套“可感可联可知可控”的全景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入驻企业点击手机、PC端就能远程操控办公区的能耗设备,也可以根据实时能耗显示,做出调整,节能、降成本。而整个园区的运行则根据气温、空气质量、楼宇使用情况等监测数据,由平台智能调节,优化建筑能耗,做到“有人的地方舒适、无人的地方节能”,使得园区的碳排放达到最小化。
产业园内的智能能耗管理系统 此外,这套系统还能实现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通行等功能。我们园区会有机器人巡游,如果有陌生人进入园区,室外摄像头会反馈给系统,机器人也会一直跟随,身份得到确认后解除跟随。 该园区还积极参与“绿电”生产,通过构建“光储直柔”系统,实现了能效最大化,仅仅是车棚建设的这一套“光储直柔”系统,两年的时间总计发电量达到了7.8万多度,其中一部分直接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目前,该区已吸引30余家各类创新型中小企业入驻。
光伏发电车棚 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是中法生态城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此前,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高度关注中法生态城低碳建设与统筹发展,坚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归属感。该局继2021年组织中法生态城申报湖北省近零碳示范城镇并成功获批后,紧扣中法生态城近零碳示范城镇建设的定位,鼓励园区、企业实施绿色化建设和低碳化运营,支持中法生态城走出现代产业发展与近零碳示范融合的示范之路。2023年,该产业园多次邀请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员前来调研,给出多项建设支持,该园区被推荐到生态环境部,获选绿色低碳园区典型案例。 目前,中法生态城有30多个生态低碳项目正加速实施,包含生态恢复、环境治理、交通能源、绿色建筑等多个方面,中法生态城正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通讯员胡阿龙、钟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