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楼上经常看到横七竖八的电线,现在小区电改、水改后,我拍视频发抖音,好多人给我点赞。”近日,湖北省洪湖市一建公司生活小区居民陈先生笑着说。 从“脏乱差”变成“净畅美”,建于1985年的一建公司生活小区如今呈现一派新面貌。曾经该小区因年代久远,道路破损,管线老化,居民乱搭乱建,导致公共空间逼仄,停车位紧缺,这不仅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还暗藏许多安全隐患。 举贤聚士,共谋改造大计 “王生国这个人吃得苦、耐得烦、能奉献;刘同玉可厉害了,修门窗、换龙头,都不在话下。”居民们提起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建立业委会是小区改造的第一步。洪湖市住建局入户走访后,了解到近300户的小区里,有王生国、刘同玉、杨代华等热心快肠的居民。经社区、街道办事处指导和业主推选,今年3月20日,小区业委会正式成立。
业主商量旧改事宜现场 为了解居民需求,一建公司的党员干部和该小区业委会委员们挨家挨户收集、汇总居民意见建议;创建业主微信群,鼓励年轻业主在群聊中踊跃发言,大胆提出改造方案;采用投票机制,把呼声最高的诉求摆到桌面上。 该小区一位业委会委员说:“小区改造既要满足居民需求,又要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性;既要解决困难,又要考虑公平性和公信力;既要美观,还要考虑便捷和实用价值。大家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反复修改,最终拿出令大伙满意的方案。” 急人所急,开启改造航程 小区改造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如何化解这些阻力,开启小区改造新航程?业委会委员站在居民的角度,为他们思忖考量,解决其后顾之忧。 “谁拆我水池,我和谁拼命!如果拆了,我的鱼喂在哪?我的生意还怎么做?”该小区内一餐馆的负责人在露天水池前大声呵斥。 党员干部和业委会委员们随即了解到该水池被其私人占用多时,还曾出不菲之资修葺过,于是将心比心,急人所急,在餐馆二楼一角落为其安置一个鱼池。该负责人亲自敲下违建水池的第一块砖。
业委会委员上门征求董爷爷小区改造的意见 “我不搬!我年纪大了,子女都在深圳,爬楼不方便,就住这屋!”居民董爷爷撑着自己搭建的小屋门,寸步不让。 “董哥,小区建好了,你可以下下棋,健健身,爬楼没问题的”“老董,楼上住着没潮气,少蚊虫,你住习惯就好了”“董叔,米油这样的重物,我们帮你搬”……业委会委员们的一声声一句句暖到董爷爷心窝里,他乐呵呵地搬进众人粉刷一新的楼房里。 推陈出新,共建美好家园
改造前 洪湖市住建局用“硬设施”提升“软环境”,在一建公司生活小区开展“三网”改造、道路硬化、外墙美化,规划停车位,配置充电车棚,建设休闲区域,顺利拆除小区地下室6个,停车棚3个,水池1个。
小区改造后 小区环境变好了,居民住得更安心。为持续“扮靓”小区,该小区业委会鼓励居民参加环境卫生、家风、公德等共评活动,并将评比结果在小区公示,让居民成为“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主人翁”。 洪湖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小区改造还在进行中,文艺、体育、文化类的配备正在策划、完善中,我们积极践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计划形成‘事事有人想、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的小区治理格局,最大程度激发居民建设小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追求硬件完美的同时,打造精神富足的和谐大家园。”(来源:洪湖市住建局、通讯员侯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