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粗布,又被称作老棉布、老土布。旧时,湖北枣阳的农妇们迫于生活条件,只能自己织布做衣裳。据资料记载, 枣阳粗布最远可追溯到6300年前,这项技艺是农耕文明时期的历史产物,一直传承至今。 ![]()
一块合格的枣阳粗布,需要经过轧花、弹花、搓棉条、纺线、拐线、染线等十七道工序,采用纯棉原料,纯手工操作而成,工序极其复杂。因此,枣阳手工粗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懂得这门技艺的“师傅”也越来越少。 ![]()
历经数年努力,枣阳粗布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5月2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2021年5月,国家级非遗枣阳粗布先后参加“海南首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和第五届鄂湘赣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同年11月,枣阳粗布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出的国家级非遗枣阳粗布等非遗产品和改良的便携式折叠织布机,广受客商好评。 ![]()
为了让枣阳粗布制作技艺走进千家万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民间,张其华夫妇通过建立非遗传习所、非遗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湖北非遗在“非遗+科技”“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多维开拓创新,在高校设立了非遗工作室及产学研基地,与其他非遗项目合作,培育非遗后继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为非遗传承注入现代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