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走进阳新县半壁山管理区,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推荐我写一写“好人老劳”。
老劳叫劳世煌,是半壁山世发搬运站的总经理。他身材伟岸,穿着一身洗得褪色的灰色便装,脸上总挂着和善的笑容。他乐于助人,是同事眼中的“傻大哥”,更是受助人心中的“好心人”。
一颗感恩心,廿载公益路
1958年8月,劳世煌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孔龙镇邓渡村,父母亲都是贫苦的农民。他姊妹六个,排行老三。1975年春,他全家举迁半壁山,刚读初中他就辍学当了农工。街坊里,叔叔的“接力”,阿姨的“搭手”,让这年轻体弱的劳世煌心怀感恩、铭刻在心。他暗暗立下志向,日后有能力一定要帮助他人、回报社会。1983年春,劳世煌开始干个体,开拖拉机跑运输,两年后“鸟枪换炮”,买了夹司车。他勤快热心、价格合理,运输生意越来越好,一路打拼也算顺利,成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3年春,他开始扩大经营业务,与他人联合开办“半壁山世发搬运站”,带动24名农工就业。
一颗感恩心,廿载公益路。2003年非典,劳世煌捐款捐物献爱心;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款6000元;2016年到2021年,每年防汛抗旱,他捐款捐物2万元;2021年,阳新县半壁山、上赛湖、祝梅三社区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快速推进乡村振兴,他捐款50万元;2022年3月,半壁山医院需要买医疗器械,他捐款3万元;尤其2020年新春抗疫,他率先捐款8万元。同时,他与居民并肩抗疫,整整58个昼夜,一直坚守在第一线。白天,他为居民送“米油菜”及日用品;晚上,他 “卡口”守初心 ,把安全和温暖送给身边最需要的人。
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
2018年,劳世煌第一次见到舒倩时,她在家做饭。
劳世煌说:“我永远忘不了那双含泪的眼睛,更忘不了她穿着补丁的裙子。
当时,16岁的舒倩读高三,成绩优异,临近开学,因家庭困难,没有凑齐学费,面临失学。劳世煌当即送一万元,圆了她的求学梦。
从此,劳世煌每年支助舒倩学费1万元。2019年秋,舒倩考上三峡大学。劳世煌用自己的爱心,帮舒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劳世煌持续助学,从2006年到2021年,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向半壁山学校捐款1万元,2022年捐款2万元。
“有了这笔钱,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再没有辍学了。”半壁山学校校长张远宏动情地说。
2019年,阳新一中建校,劳世煌捐款4万元;2020年教学楼竣工,他又捐款2万元。
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多年来,劳世煌只要得知哪家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他都及时奉献爱心,送去温暖,助力困难学生逐梦远航。
谈及助学带来的收获,他笑着说:“我的帮助不能让孩子们瞬间改变家庭的困境,但我就是想传递一种善意,也许这样能改变他们的人生。”
用情送温暖,传递正能量
“有困难找世煌!”这是半壁山管理区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在半壁山,人人都记得劳世煌的电话号码。”
劳世煌有一颗滚烫的爱心,看到听到别人有困难,心里就不是滋味,总要去帮助一下。
劳世煌走访舒进军
2018年夏,骑摩托车的舒进军与一辆三马车相撞,马车翻滚,马车主身亡,舒进军瘫痪。从这天起,劳世煌开始帮助舒进军,每年送粮油等共5000元。舒进军中风后情绪时常低落,劳世煌常常去与他聊天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勇敢战胜困难。
劳世煌办小事,善作为。20年来,每年春节来临,他献爱心送温暖,购买1万元米油及糕点送给田香等10户低收入居民。脱贫户林森患重病住院,劳世煌捐款2000元。
真情一片助贫弱。谁家有困难,他就送去温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劳世煌说:“这20年来,我资助了多少钱,我也记不清楚了,只是做了点儿我该做的事”。
过节慰问群众
劳世煌的儿子劳泽民说:“我爸关爱他人‘大方’,对儿女忒‘抠门’。”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20年如一日,劳世煌捐赠、支教、敬老、助残……乡村、学校、医院、敬老院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劳世煌持之以恒地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默默无闻地向社会传递着无限的爱,温暖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被群众誉为“大好人”。(吴华臻、柯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