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蛙声“唤醒”荒田 大悟县粟谷村黑斑蛙养殖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熊源

近日,记者走进孝感市大悟县大新镇粟谷村,映入眼帘的都是绿,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一畦畦稻谷长得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村部掩映在绿树丛中,粟谷村两委和大悟县住建局驻村工作队正带领全村群众稳脱贫,奔富路。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流转荒田,建养蛙池

2021年2月,粟谷村书记杜基敏带领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原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刘进军,村“两委”帮忙协调解决,流转承包抛荒田15亩,总投资100多万建立养殖基地。10月初,刘进军请的挖掘机正式动工修建养蛙基地,修建养蛙池38个。2022年3月,养殖基地投放蛙苗4万只,4500斤。

养蛙池

万事开头难。蛙苗投放不久,天气突变,暴雨大风吹坏了蛙池上面的天网,天网主要是用来防虫、蛇、鸟的,天网损坏,刚投放的蛙苗很容易遭受损失。就在刘进军彷徨无助的时候,村“两委”出谋划策,鼓励他进行重新返工,重新花费2万元购置天网、聘请人工返工。

规范管理,合法经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蛙池边上,刘进军花费1.5万元,修建了5间钢板房,用于存放饲料、工具,兼作休息室、值班室。他专门跑孝感、武汉,办下了大悟永望养殖专业合作社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等各项证件。

养殖基地

同时,养殖基地专门花费2.5万元聘请广水的2名技术员,对蛙池进行管理,每个月消毒2次,除虫1次,防止黑斑蛙患上歪头病、白内障。

艰苦创业,回报社会

2021年10月,养殖基地请挖掘机、聘请工人,半年(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投资达15万元。养殖基地平时聘请村里的脱贫户3至5人,忙时10至15人,为村里的脱贫户脱贫提供了稳定就业和生活保障。

参观养殖基地

刘进军养殖的是黑斑蛙,就是常见的本地青蛙,但因使用化肥农药、过度捕捉导致黑斑蛙逐年减少,为了维护平衡生态环境,他主动向周边池塘、田边水沟投放几十万只黑斑蛙。

刘进军介绍,他养殖的黑斑蛙于7月底可以成熟上市一批,9月底所有的黑斑蛙都将成熟上市,主要运往武汉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记者胡毅、杨琴、通讯员田红霞)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工作人员查询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441号
    京ICP备20200489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098号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国务院侨办39号院1号楼)
    http://www.cpnews.org.cn & http://www.cpnews.net.cn
    Copyright 2022©中国警讯 版权所有 承办:北京新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监督投诉电话 400-861-8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