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没时间,我在外地参观学习新农村产业建设”“我在黄石学习,回来再联系”“我在上党课,1个小时后通电话”……这是多次联系采访黄石市阳新县上赛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夏启军的通话内容。
“这个夏启军还真牛啊!”
5月9日,在黄石市阳新县半壁山管理区上赛湖社区,夏启军正在花卉基地帮忙。
这些年,夏启军带领社区一众工作人员用“三牛精神”,实现了上赛湖社区“区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蜕变。
强堡垒,做表率,甘当“老黄牛”
46岁的夏启军,1998年入党,自1994年以来,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多次被黄石市阳新县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底黄石市阳新县半壁山管理区进行改革,原盛家湾、马家垅、五爪咀三个大队合并成立上赛湖社区,夏启军通过选举担任上赛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走访脱贫户
夏启军十分强调党性教育,通过主题党日组织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进行思想教育,党员队伍中的软、懒、散现象得到有效改进。同时,夏启军在社区党支部推行党员“亮出身份、公开承诺、考评实绩”制度,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022年3月,上赛湖社区党支部被中国共产党黄石市委员会授予为“红旗型党支部”。
夏启军积极向上争项目、筹资金、定方案、精施工,创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由他筹建的多功能图书室,藏书5000余册,时常开展读书、演讲、赛诗等活动,2021年被黄石市委宣传部评为全民阅读优秀品牌单位。
此外,夏启军以党建为抓手促发展,以小组划片、小区设网格,开展“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活动,通过党群结对、联系群众,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净洁庭院和美丽宜居乡村。
夏启军创建五爪咀振兴公园,绿树草坪、奇怪石头、蛋石曲径、四季果树等风景点缀着村庄,风光无限好。如今上赛湖社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也像都市人一样在公园遛弯散步。
夏启军乘势而上,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绿化美、清洁美、整齐美、景致美、家风美”建设。他在上赛湖社区内打造了文化活动广场、晴雨农业观光道,落实危旧房改造,推进“厕所革命”,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这些举措扮靓了美丽家园,更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74岁的张格哲,捧一壶热茶坐在家门前,听雨声、赏园景,过着惬意的生活。他喜滋滋地说:“美丽的上赛湖胜公园,我家庭院里种满了四季桂、茶花、紫薇、红美人,你说像不像花园?”
讲奉献,办实事, 践行“儒子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这是夏启军对自己的要求。
2020年炎夏,面对连日的大暴雨,夏启军坚守抗洪抢险第一线,日夜坚守在最险的盛家湾堤段60多天,构筑防汛度汛“铁堡垒”。他带领社区干部和群众采取“背”、“驮”、“挑”、“运”、“扛”等方式加高加固堤防1000米,彰显党员本色。夏启军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挡风遮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堤”,一句“应该做的”是初心的最美践行,是使命的勇于担当。
抗洪筑堤
疫情防控期间,夏启军下沉前沿卡口,当好战“疫”一线的“急先锋”,上赛湖社区被阳新县授予为“无疫社区”。
夏启军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到疫情防控的每个细节里。2020年防疫期间,他与居民并肩抗疫,整整58个昼夜,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不间断地组织巡查。有他这个“主心骨”主持工作,社区抗疫工作做到了忙而不乱。在夏启军的带领下,社区“两委”干部白天送“米油菜”及日用品,晚上坚持在卡口值守,坚守着一个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有困难找夏书记!”这是上赛湖社区“老中青”的一句口头禅,人人都记得夏启军的电话号码。
40多岁的秦荒明身患残疾,他和妻子王妹靠种两亩田地维持生计,收入低,生活苦。夏启军主动“结对”帮扶,不仅帮助他们申报低保、看病医治、发展农业生产,还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过上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
夏启军办小事,善作为。找夏启军办理惠农取款业务,不出社区就能拿到养老金;居民反映去县城看病麻烦,他便请来医疗队开展义诊、理疗;贫困居民杨少林患重病住院,他带头捐款,雪中送炭。
谋发展,兴产业, 敢为“拓荒牛”
半壁山管理区柯美钢走进田园综合体“稻梦空间”,指着草莓等8个生态产业基地说,这些都凝聚着夏启军的心血。
产业兴,则百业兴。夏启军带领“两委”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深度低改、引进大户,推行“公司+合作社+农工”的运营模式,发展生态高效产业,全面实现居民流转土地收“租金”、家门口打工赚“薪金”、入股合作分“红金”,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四好”产业路
在夏启军的带领下,上赛湖社区发展稻虾连作1000亩,焦聚实现“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1+1=5”的功效,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居民发展稻-虾-鳖连作产业基地1600亩。
“在种养补贴与资金援助等方面,夏书记大力扶持。”稻虾基地老板石银艳说,夏启军不仅为基地进行“路水电”建设,还加速推进沟渠等项目完善。“稻虾基地发展稻虾共生500亩,每亩水田90%种香稻,10%养龙虾,每亩平均收龙虾150多公斤、香稻460多公斤,每亩纯收入5000多元。”石银艳介绍。
“在稻虾共生产业园上班就是好,不仅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好家人。”正在干活的何祥龙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
“没有夏启军书记的关心和帮助,哪有香莲生态园今天的收获?我种植了2000亩的香莲,订单直销武汉、上海、广东等地,带动51名农工在家门口就业,一年支付农工工资300万元。去年除去开支,纯收入49万元,比前年增加了8万元。”46岁的洪晓俊高兴地说。
50多岁的李向南一边劳动一边笑着说:“我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5000多元收入,知足啰!”
2022年,上赛湖社区被评为湖北省生态村。一处处转变,一幅幅画面,展现了上赛湖社区的美丽蜕变,也见证着夏启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努力与探索。(黄阳、阚远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