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兰娟谈科技助力疫情防控:未来互联网医院将成常态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易澳

9月21日上午,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在开幕后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做了题为《科学防控疫情 护卫人民健康》的报告,报告中强调了AI+大数据+5G,对科学防控疫情的重要性。
 
李兰娟是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她曾多次参与各种传染病防治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她主动请缨,深入红区临床救治重症患者,并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疫情监控、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李兰娟说,她认为,此次疫情中国成为全球防控疫情的典范,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流程助力支撑抗击疫情。
 
    李兰娟院士在科博会上做主题报告
 
控制传染源:大数据找出隐形传染源 进行“云流调”
 
“这次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我们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尤其发现传染源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兰娟说。
 
李兰娟介绍,她在今年1月19号国家高级别专家组会上就曾提出,现在不是2003年SARS时候,现在我们可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手段,把所有的传染源同时发现和控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来筛查高危人员。比如用大数据的手段很快筛查去过武汉海鲜市场9600万人次,并分析出2019年12月1号到31号去过武汉海鲜市场的人向全国分布的情况,两天时间就绘制了传染病传播到全国各地地图。“对这些人可以立即进行隔离检测,以防止全国的大流行,这就是大数据的手段。”李兰娟说。
 
李兰娟介绍,北京新发地疫情的发生以后,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的手段,对北京新发地疫情进行大数据“云流调”,可以基于当前高危人群进行时空回溯,找出其密接人群,尤其无意识密接人群,进行重点监控防控。
 
李兰娟进一步介绍,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通过对医院住院的病人电子病历进行分析,还可以了解他的传播指数。
 
切断传播途径:利用AI进行口罩识别、红外测温、社区疫情防控
 
李兰娟介绍,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口罩识别,可对出行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口罩进行精确识别和警告,准确率超过99%,为安全复工开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红外智能AI测温,可快速定位体温异常人员,减少近距离测温的风险。
 
此外,李兰娟还介绍,人工智能还可协助社区疫情防控,利用随访系统的语音识别和语意理解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打电话询问患者,统计症状等指标;用AI设计“疫情感染小地图”查询功能,用户可一键查询附近疫情感染小区。
 
助力诊断治疗:AI加快病毒样本分析 互联网医院将成看病常态
 
李兰娟介绍,开展病毒药物疫苗的研究中,科学技术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运用大数据手段,可以对老药新用进行快速研究,从而在众多已有药物里筛选出可能对新冠病毒有用的药,再进一步进行实验。如上海药物研究所运用虚拟筛选和高通量筛选组合的方式,发现瑞德西韦、阿巴卡韦等30个可能有效药。
 
在诊断治疗方面,通过在胸片上运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实现对肺部病灶的快速识别。在患者重症的预测方面,运用有大数据模型,可以快速判断这个病人是否转变为重症病人。
 
最后,李兰娟提出,5G时代到来,互联网远程会诊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城市级互联网医院将成为看病常态。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开通13万个5G基站,实现了医疗资源深度共享。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工作人员查询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441号
    京ICP备20200489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098号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国务院侨办39号院1号楼)
    http://www.cpnews.org.cn & http://www.cpnews.net.cn
    Copyright 2022©中国警讯 版权所有 承办:北京新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监督投诉电话 400-861-8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