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个建设战线合格的财务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职业素养呢?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投公司")金融中心高立举用自己的职业担当和敬业精神回答了这个问题。
据记者了解,2018年,高立举来到绿投公司后,他从团队建设着手,以上率下,引进一批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培养团队的金融气质,锻造出一支专业化、有战斗力的队伍,为公司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高立举虽然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他对市场环境、金融政策始终保持高度敏感,他要求团队成员定期梳理、理解、吃透相关政策,熟悉金融规则。他来后陆续投身各个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如:大东湖深邃项目人行PSL专项低息贷款的获批与存量借款利率持续压降、中建共享51号基金的组建、武汉黄陂乡镇污水PPP项目资金难题的解决、阅江府项目无抵押补充贷款的突破、武汉阳逻厂纾困低息资金的取得、黄孝河二期PP项目世行节能低息贷款的引入……这些项目意义重大,既是他们开拓创新融资局面的重要实践,也为公司发展搭建了样板范式。
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建设战线的财务工作者,既要有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要有能打大仗硬仗的过硬本领,今年疫情期间,高立举他们用实践阐释了党性和工匠精神。
2020年1月24日,得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建的消息后,高立举主动请战,第一时间返回武汉保障项目资金。在抵达火神山施工现场的那一刻,工人们在泥浆中奋战、工程机械有序地穿梭,火热的画面更加坚定了高立举战"疫"的决心。由于春节期间银行间大额结算关闭,营业网点无人值守无法取现,运钞车停工歇业,项目资金结算困难。为了协调资金,高立举一天光打电话就是200通。
同时,高立举带领着团队二十四小时待命,联络网点逐一排查障碍,多方汇集资金需求,确保第一时间完成各项资金的支付,实现了"零投诉"履约。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保证不断创新,推陈出新,适应新形势。
据悉,按照绿投公司年初部署,高立举根据疫情影响迅速调整工作节奏,坚持"目标任务不减、发展质量不降"原则,创新工作方法,保证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高立举带领金融团队持续提升核心能力,通过金融产品场景化和服务生态化,全方位满足资金解决方案、资产金融化和打通生态圈的发展要求。
因常年奋战在金融一线,高立举练就了两大"秘诀"——敏锐的政策嗅觉与强大的执行能力。
黄孝河二期PPP项目纳入GIH库时,高立举便关注国际低息资金引入,成功获批世界银行转贷款3000万美元,这也是世界银行首笔投入长江大保护项目的节能贷款。
此外,高立举捕捉到后疫情时期制造业复苏动向,利用疫情期间纾困专项资金贷款政策,解决武汉阳逻厂的融资难题,通过促成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协议达成,落实一揽子政策支持模式,化解建厂投资项目地域、规模对融资办理的不利影响。
作为一个"金融老兵",高立举理解到公司战略布局外区的深刻用意,他秉承着"项目走到哪,金融支持跟到哪"的服务理念,带着金融团队主动"走出去",活用资源,探索金融机构跨省联动模式,寻求与属地金融机构合作的有效路径,高效实现资源拓荒。
"我们要成为局金融业务的头部团队。"这是高立举最常对他带领的团队说的话。高立举表示,没有一场胜利可以唾手而得,没有一次进步无需风雨洗礼。对于工作,高立举永远处于紧迫状态,立足岗位将《绿投公约》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助力公司在实现战略目标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记者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