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历任中国书协理事、评委、刻字委员会副主任;也曾任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执掌湖北书协。更让人尊崇的是,他于2006年创办聚义厅,湖北省内近百位优秀的中青年书法家,俱拜在他的门下。
77岁获兰亭奖,79岁再入国展
1987年金伯兴先生就入展第三届国展,在此后国展中多次入展。第八届国展时,他已经出任中国书协评委。
2019年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上,79岁的金伯兴先生再次入展。现在的书法大展,对于书法名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一是这些书法家成名后,已经不用通过书法展览的入展、获奖扩大自己的名气;二是成名的书家碍于面子不会参评;三是有些书法家成名后书艺长进不大,再参展也没什么意义。
在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当代书法展赛大环境下,早负盛名的金伯兴为何还热心参与其中呢?在他获得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感言,给予我们的启示意义,似乎远远高于一个铜奖:
“ 作为一名高龄的投稿者,名利对我早已如浮云,有朋友说我视“老顽童”心态萌发,其实参加展览我视抱着极其严谨的态度的。我常常说自己喜欢折腾——因为一名创作者如果自我满足、自我陶醉,那他的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我对艺术执著如初,我愿意再次“归零”,努力创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对于生在如此美好时代的后辈而言,能像金先生这样敢于“折腾“,敢于挑战,方才不负韶华。
金伯兴先生的书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将魏碑、汉隶的雄强险绝融于颜真卿的厚重,又有陶博吾、徐生翁的古拙,形成朴拙率真的自家面目,普通大众对于这样的书法大多体味不到妙处,转而叽之为“丑书”。
然而,书法历来属于精英文化,并不是自己识字或炼过几天欧颜就能明白其中之妙的。比如古代人人会写毛笔字,而在书法史上留下姓名的,也仅仅是万中其一罢了。现在有许多人看到不合自己脾性的书法就妄言“丑书”,其实这种人是不懂书法的。
结语
金伯兴先生为人直率随和,为湖北书法事业的发展耗费大量心血,晚年创立聚义厅扶持后生,更是不遗余力。一个书法名家、一个老资格评委,年届八旬尚能挑战自我、前进不歇,真是年轻书法家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