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烂漫的春光中,作为已退休的省报记者,我单独一人从武昌傅家坡乘长途客运回祖籍老家武穴市余川镇十里村熊垸。
十里村,昔日是武穴边远山区贫困村,村民老是为日常最低生活发愁。家里人告诉我:通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住砖瓦屋发愁了。现在90多岁的老母亲喝鲜牛奶、吃燕麦片已是家常便饭。村民吃海鲜也已不是“天方夜谭”,干农活也换工作服、进城也着西装,住的最差也是砖瓦屋,多数是楼房,手机几乎人人用,家家或有摩托或电动车,有的还有小汽车哩!
村民闻讯老记者回来纷纷到家坐下聊天。
“山外世界很精彩,山里世界也不赖;武汉每天不一样,我们村可以说每年在变样”,村支书饶艳春感叹:如今我们有“新愁”——山青了,水绿了,可野猪也多了,我们依法保护野猪,可农民的庄稼、家里财产甚至人身安全却遭野猪侵害。生态补偿机制怎样落实?生态如何平衡和谐?有村民说对野猪要实施计划生育。
农民种油菜,从过去只收菜籽卖钱、到现在‘卖油菜花”、卖风景、卖服务。可外国游客来了,哪懂得“叽哩哇啦”,不会外语交流怎能服务?发展旅游经济缺人才啊!
在一片笑声中,村民一个个接上腔:“佛手山药是村民种的特产,产量也较大。现在我们为有优质没高效发愁,如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形成产业链,盼政府、部门或企业能否帮扶一把?”“进村水泥公路已显太窄了,如今车辆进出多,两辆小轿车错车也犯难。”“村垸广场还缺少健身器材,没健康何谈小康”……
“我也要诉一下。村民做饭不再砍烧柴火,山上的草木长得快,我最愁的是村垸里对如突发山火要‘打早、快打、打了’的消防器材和能力”,村里治安负责人熊曙光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或许不该诉“新愁”的。
“大家虽诉‘新愁’,但我喜欢听!这些‘新愁’同是发展的新变化,也是发展中的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要用新发展来解决。”我说。
说也巧,离开村时,我在村路口碰上了此前采访的武穴市委宣传部干部郭占军。他听说村民“新愁”后很高兴,当即拨通了村支书的手机:“十里村民的‘新愁’,是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市领导强调:民有所呼,我必所应。我一定将村民‘新愁’向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反映。让我们与村民一起,以实干和担当的精神,来不断解决‘新愁’,不断实现新追求!”话音落下,我情不自禁地向郭同志伸起右手大拇指。(文 熊瑞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