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推进网格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推进荆州区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提供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打造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马山样板。
突出党建引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马山镇以党政主要领导为主导,建立“马山镇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在各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建立14个基层调解组织,设置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筑牢基层“堡垒前哨点”。
马山镇还积极塑造服务品牌,延伸党组织服务民生触角,积极探索“湾子夜话”、乡贤理事会、板凳会等基层自治模式。马山镇蔡桥村委会通过“湾子夜话”平台讲政策、解疑惑、听意见,巧妙化解了“小田并大田”“耕地流出整改”“山水项目建设”等工作中易发生矛盾纠纷的隐患,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稳定在基层”。
同时,马山镇凝聚多元力量,深化“五包一”责任机制,凝聚联村党委、驻村干部、驻村干警、村书记、治保主任五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特殊人群防控等服务,让“党建治理”释放巨大能量,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蔡桥村“湾子夜话”
推动集成改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马山镇规范推进“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建设,筹措资金26万余元,整合镇政法办、司法所、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办公场所资源,推进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设置“一厅十室”,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化解平台;同时配齐办公硬件,合理设置轮驻人员,提供集综治、调解、信访等工作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强化阵地建设。
在完善调解流程方面,马山镇健全预防摸排—调查疏导—分析定策—联动调解—跟踪见效等五步调解流程,坚持化解与总结并重。镇政法办每周组织村委人员对近期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分析案件背后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同时,马山镇努力提升综治水平,紧紧围绕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充分用好“荆安在线-金豆工程平台”“荆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等基层治理平台,调动各治理主体的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其成为民情“集散地”、民忧“解压阀”,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实效。
改建后的马山镇综治中心
实行一网统管,优化基层治理结构
马山镇按照“串点连线、整体成片”的原则,以14个村(居)为基础单元,每个村配置约8名网格员,通过“上门走访+微信沟通”的方式,汇集居民需求、解决居民问题、反馈居民意见,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和谐建设示范员、网格管理监督员、工作创新实践员,联结起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织密调解网格。
马山镇健全调解队伍,吸纳行业专职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农村“五老”人员等70余名加入专业化调解员队伍,精准排查关键点位,梳理汇总、分析研判,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安全隐患在网格中排查,法治宣传在网格中深化。
镇政法办、镇司法所、镇派出所与网格员一同调解矛盾纠纷
不仅如此,马山镇还强化业务培训,完善网格员培训和奖惩制度,今年以来,组织全镇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4次,围绕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讲、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治安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考核办法,增强业务素质,提高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来源: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 通讯员张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