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源于星系,传于人间,存于寄托。除了广为流传的民间爱情故事,诗词也是人们寄托情感的另一方式。要想见到鹿,必须走进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全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道士不遇图,不闻道士名,不见道士影。以景诉全篇,凸显出道士所生活的世外桃源美景。全诗划分为三个层次,首联和颔联为一层次,颈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第一层:清晨,诗人沿着小溪顺道而行,桃花绽放露珠从花瓣上滑落。溪水掩盖了山寺的钟声,踏入树林深处,小鹿在前方奔跑若隐若现。 第二层:寻到道士住处,野竹参天,两山间飞流直下。瀑布,高山,绿竹,三者结合绘出一幅优美壮丽的奇景。 第三层:赏完美景,却不寻此行的拜访者,倚靠在道士门前的松树上,脸上挂满愁容。 简洁的诗词格式,通过描写诗人浏览到沿途的世外桃源风光,与尾联的寻人而不遇的失落形成强烈对比。整诗无一字提及道士,无一句抒写不遇,可句句点题。 世间很多事情都不能如人所愿,可能是寻不到一个高人,可能是遇不到一个知己,也可能是在苦苦等寻一段良人。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现实: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可我期许: "鹿踏雾而来,鲸随浪而起,余生遇你"
每个人都曾幻想,在对的时机遇到对的人,并开始一段不用画上句号的旅程。正如踏进树林深处追寻那若隐若现的小鹿,在当今高速运转的时代,我想拒绝一切广爱,寻到属于我的小鹿,享受他的偏爱和独爱,最终成为他的例外。我已经追寻到,你呢?(文/江雅婷)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