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柳叶刀》杂志以突出位置,发表了题为《在中国持续控制新冠病毒》的社论。
社论说:"4月8日,中国解除了对武汉76天的封控,铁路航空恢复,高速公路重新开放。在上海,学校将在4月27日对许多学生重新开放。鉴于绝大部分新增新冠病毒病例都是境外输入型,中国正在逐步谨慎地复工复产和复学。" 【解读】2020年4月8日,中国解除对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武汉市的全面封控,其他地区也陆续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这不仅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同时也向世界宣告,只要社会万众一心,措施科学有力,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是完全可能的。这段话,主要就是对这件大事的历史陈述。 社论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迅速遏制令人印象深刻,为其他国家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样。我们可以从中国那里学到什么呢?及早发现病例、追踪接触者以及改变人群行为等,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在中国遏制疫情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解读】这段话首先赞扬中国迅速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战疫榜样,鼓舞人心。重点提到及早发现病例、追踪接触者以及改变人群行为三大防疫措施,指出这些办法都是积极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尤其是指出"及早发现病例"(earlydetectionofcases),意义不凡,份量很重,这是对某些国家抱怨中国防疫动作迟缓的有力批驳。 社论说:"伦敦卫生和热带疾病学院的KieshaPrem等人发现,武汉在4月初逐步开放学校和工作场所,放宽人际距离的措施是减少感染病例最有效的途径。此外,中国建造的方舱医院对于缓解医疗卫生系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至关重要。王辰等人描述了这些大型临时医院是如何隔离和治疗中轻度新冠病毒患者,并帮助他们康复的。截止3月10日,这些3周之内就建成的医院共救治了大约12000名病人。" 【解读】借用一位香港专家评语,"肯定了武汉解封后,分阶段、分步骤地稳妥开放某些场所的重要性。同时,高度评价了中国创建的方舱医院,肯定它在疫情高峰时期对于缓解医疗卫生系统巨大压力的特殊价值。所提两例,均为'中国经验'的具体内容。" 社论说:"但是,中国的成功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中国也必须在健康和保护经济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上,作出艰难的决定。" 【解读】这段文字指出了中国取得防疫成功来之不易。而且这句话与其说是介绍中国政府的经验做法,还不如说是讲给世界各国听的,因为美、意、西、法、英、德等国目前正面临如何正确处理科学防疫与重启经济的重大关系问题。这段话告诉世人,权衡利弊,把握平衡需要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担当的气魄。 社论说:"中国能否继续控制住疫情?(香港大学的)KathyLeung等人认为,中国目前在公共卫生上的重中之重是密切关注瞬时再生数(Rt)和经过核实的病死风险。限制措施要逐步放宽,确保瞬时再生数不超过1,否则病例会出现指数级增加,导致感染第二次爆发。" 【解读】"中国能否继续控制住疫情?"这是振聋发聩的"《柳叶刀》之问",必须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切不可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庆中。这段话的专业性较强,主要指出,中国目前的防疫工作重点,应放在防止疫情的二次爆发上。这是一段从专业角度提出的启示性建议,也可视为从职业角度提出的指导性意见。 社论最后说:"实施科学的'解封'策略,对于持续遏制疫情发展来说非常重要。随着其他国家开始考虑和逐步实施本国的防控措施退出策略,中国的经验会受到全世界密切关注。" 【解读】末尾这段话,道明了《柳叶刀》发此社论的根本着眼点,那就是在世界各国采取较长时间隔离措施后,开始考虑解封之时,需要重视中国经验,实施"科学的解封"。 毫无疑问,这篇社论或由《柳叶刀》主编霍顿亲自操刀,或经霍顿亲自修改审定,是《柳叶刀》非常看重的一篇文章。 这篇社论有两个核心之点:一个是中国必须努力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次爆发;另一个是世界各国的防疫必须重视"中国经验"。 在武汉已经解封和世界许多国家希望尽快解封,行将进入重启经济阶段的这一重要时刻,《柳叶刀》杂志专门发表社论,体现了这一权威国际医学期刊和期刊出版机构对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其对推广"中国经验"的高度重视。 此举在《柳叶刀》历史上是少见的。这篇社论虽然篇幅不长,但必将作为重要医学文献载入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史册。(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