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后,很多人以为,此次疫情将随中国抗疫行动的结束而终结。不料,"东方不亮西方亮","东边日出西边雨",就在中国大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时,疫情又在欧洲及其他地区大规模爆发。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3 月 11 日宣布,欧洲已经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震中"。
那么,"震中"会不会在欧洲就此停留打住了呢?答案是:肯定不会!因为新冠病毒的种子已经窜布于世界各地,"病毒军团"还将继续向疫情防御薄弱地区发展进攻,并且已经重创美国等欧洲以外的国家。
对于人类来说,关于新型病毒方面的知识总体上还是知之不多的。随着疫情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疫情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才逐步地看出个大概。根据目前的全球疫情,我们能于眼下大致看清的是疫情已经出现了三大波次或三次传染潮,并正在进入第四大波次或第四次传染潮。
第一波次(2019.6-9——2019.12),"震中"在美国。但这个"震中"是隐蔽的,"震波"之涟漪是缓慢荡开的。由于美国与世界分享疫情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透明,检测方面"粗、漏、少",导致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被误诊为 H1N1 流感患者,大量新冠病毒携带者潜入全球各地,使疫情种子流布于世界。此期间的传染潮未浮出水面,表现形式是一股凶险暗流。
第二波次(2019.12——2020.3),"震中"在中国。传染潮突然浮出水面,由凶险暗流转化为轩然大波、汹涌恶浪。
第三波次(2020.3——2020.4-6),"震中"在欧洲的意、西、德、法、英等国,形成巨大疫情"风暴"和"海啸"。
第四波次(2020.4-6——2020.?),"震中"可能重返美国。有可能形成滔天巨浪。美国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十分严重,形势还在继续恶化;"第四次浪潮"还可能将加拿大裹携进去,因为加拿大的疫情检测不彻底,病情不公开,新冠患者可能有很大存量。随着感染人数急剧增多,检测范围逐步扩大,预计 4 至 5 月,美国的感染病例将超过中国和意大利,之后将遥遥居于各国之首,成为"感染病例超级大国"。届时,美国与欧洲的疫情要么是"双峰并峙",要么就是美国异军突起,成为"疫坛新震主"。(注:3 月 24 日,世卫组织发言人表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出现大幅增长,有可能成为全球疫情新的"震中"。这一观点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经观察,我于 3 月 22 日即已形成上述观点)
疫情分波次扩散或分若干次传染潮的特点,为我们预测全球疫期提供了一种参考。如果此次疫情只有 4 个波次,并且设每个波次的持续时间平均为 70 天的话,那么全球疫期将为 280 天,即 9 个月,而如果设每个波次的持续时间为 90 天,那么全球疫期将为 360 天,即 12 个月。再考虑其他零星因素和不测因素,预计此次全球疫期将为 14-18 个月。
需要说明三点:一是,每一波次之间,时间并不是截然分明的,即"接力棒"并非于某一日突然传递,而是存在一个过渡期,时间上有所交叉。总体上,"病毒军团"是向疫情防控相对薄弱处发展进攻,并在那里暂时得逞。二是,每个波次的持续时间不会完全相同,有的短一些,有的则可能长一些,三是,各个波次的病毒传染性和致命性可能有所不同,或愈演愈烈,或逐渐衰减,或波浪起伏。
第四波次之后,会不会又出现第五波次乃至第六波次呢?只能说,眼下还看不清。这完全取决于各国和各地区的疫情防控力度。如果出现了,那么第五波次的"震中"也许会出现在南半球。但从历史上有些大疫情况看,一般四个波次以内者居多。
历史上,不少大疫都曾出现数个大波次。例如:1831 年,一次致命性流感席卷欧洲,肺炎是普遍的并发症,这次流感主要经历了三大波次。第一波次出现在 1831 年,第二波次出现在 1833 年,第三波次出现在 1837 年。三大波次中,一波比一波厉害,第三波次最为致命,仅德国柏林就有 3000 人在此间因疫死亡。疫情断断续续、波波折折历时达 7 年。
"西班牙大流感"也经历过三大波次,第一波次出现在 1918 年春季,第二波次出现在 1918 年秋季,第三波次出现在 1919 年冬季至 1920 年春季。其中第二波次的病毒攻击性、致命性最强。疫情持续时间为 18 个月。这两次疫情的"震中",均几度变换。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次大疫情的第一波次前,均有可能存在一个隐形的波次或传染潮,只是限于当时的医疗科技水平,人们一时难以认识到。
总之,大流行病中多波次(多次传染潮)及"震中"不断迁移的特点,是我们观察疫情发展走势和判断疫情持续时间时,需要高度重视的规律性因素。(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