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有人白衣执甲、舍生忘死,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也有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坚守社区防控阵地,用心用情为民服务。在这场战"疫"中,他们不曾缺席,他们就是武汉市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们。
康复驿站的"贴心管家"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假日酒店隔离点被改为康复驿站,开始接收隔离康复对象。2 月 29 日下午,驿站来了位特殊的患者,一位 83 岁高龄的老太太。
面对陌生环境,加上对新冠肺炎的恐惧,老太太显得很焦虑,入住后不愿与人沟通,拒绝进食,也不配合医疗检查。
陈志刚(左一)在康复驿站值守工作
假日康复驿站负责人——武汉市蔡甸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陈志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您一定要加强营养,只要您愿意吃东西,我想方设法也给您送过来。"陈志刚在病房里劝说着老太太。
当日深夜,护工反映老太太想喝粥,得知这一消息,陈志刚立即让妻子在家里煮粥、熬汤,并特意交代老人牙口不好,时间要煮久一点。当家人把粥和汤送到驿站后,陈志刚第一时间送到病房,端给老太太。老太太倍受感动,一滴不剩地将粥和汤喝完。
在驿站,从早上 7 点忙到凌晨是常有的事,但无论工作多累,陈志刚时刻不忘向患友传递爱心,让患友安心。
守一方土,尽一方责。陈志刚常讲,"就算头皮发麻、嘴巴起泡、嗓子冒烟、把腿跑断,我们也要把驿站的各项工作做好。"
守护大后方的"多面能手"
当武汉市汉阳区司法局全员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时候,该局后勤保障人、办公室负责人朱巍主动化身为防护物资的采购员、抗疫工作的调度员、后勤保障的管理员,为前线战士守护好"大后方"。他说:"前线战友拼尽全力,后勤保障必须给力。"
疫情暴发后,出现了"一罩难求"的情况,朱巍意识到形势的紧迫性,四处打电话、发短信,当得知某医药公司仓库还剩最后一箱医用外科口罩后,他立即驱车赶去,自掏腰包结清货款,将口罩搬回单位,交到同事们手中。
朱巍(右一)搬运爱心物资
武汉保卫战拉开序幕后,朱巍加入汉阳区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调度群,全面负责传达各项指令。收集资料、起草方案、请示报告、传达指示、普及知识……他常常废寝忘食,24 小时手机不离手,时刻关注调度群里的动态,第一时间反应。
接收、发放物资,采写、编辑防疫信息,接送人员……哪里有需要,朱巍就去哪里。
2 月 21 日晚,朱巍正准备回家吃饭时,接到紧急电话,"我局对口的江欣苑社区有紧急任务需要下沉干部前往处置,负责这项工作的同事居住武昌,一时半会赶不过来……"顾不上吃饭的朱巍二话不说接下任务,立刻驱车赶往社区,一干就是三个小时。
该局民警们纷纷为朱巍点赞,说他是"疫情战斗不缺席,后勤保障不缺位"的人。
隔离点的"抗疫斗士"
医学隔离观察点,是感染风险高的地方,而武汉市黄陂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杨邹冰却一点不怕,坚持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在隔离点,从信息登记到房间分配,从发放一日三餐到日常体温监测,从环境消杀到卫生打扫,从秩序维护到心理疏导,做事向来细致的杨邹冰,更是拿出了数倍的细心,精心照护着隔离人员。
除了要照顾好隔离人员的生活外,杨邹冰还有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协助转运点内出现的发热患者。
"早一秒把病人送到医院,病人就多一分安全。"杨邹冰告诉记者,为了能第一时间响应,他晚上睡觉都不脱衣服。
杨邹冰在隔离组加班汇总审核人员信息
当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杨邹冰又临时受命,担任黄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隔离组副组长。从隔离点到隔离组,看似从前线回到后方,但责任更大,任务更重。
隔离组承担着黄陂区 90 多个隔离点调度协调工作,他白天跑隔离点,晚上加班汇总人员信息,每天都要忙到转钟。
连轴转的他经常会面露倦容,但只要一听说任务来了,他就会马上打起精神投入到新的战斗中。(中国食品安全报网记者胡毅、熊源、通讯员郭潇文、刘欢、高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