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自然——孔奇油画作品集出版发行
来源:紫荆新闻网 作者:刘小浩 阅读: 发布时间:2019-12-18
摘要:(紫荆新闻网记者 刘小浩)孔奇,1950年出生于湖北通山,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七十五代孙,画室名载真堂。先后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国国家工美协会副主席、湖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国家民族画院副
(紫荆新闻网记者 刘小浩)孔奇,1950年出生于湖北通山,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七十五代孙,画室名“载真堂”。先后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国国家工美协会副主席、湖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院校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在《我爱自然——孔奇油画作品集》一书中对孔奇是这样评价的:孔奇性格纯粹,为人厚道随和,完全没有那种“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天赋。但于绘事,他却有着藏巧于拙的异禀。
孔奇的绘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在人物,一在山水。真正的“左牵黄,右擎苍”,两手皆辛苦,两手都浪漫。若细究,亦可看出分别,他的人物画重“显”而山水画重“隐”。我们知道,唐诗总的美学底蕴是“显”,而宋词是“隐”。显者,明白如话也;隐者,曲径通幽也。所以,我们称李商隐是诗中词,辛弃疾是词中诗。说孔奇的人物画为“显”,并不是以毕加索为坐标,人物画历来有写真与意向之分,而是他描绘这些人物的目的性很明确,他渴慕美而欲宣泄心中的压抑。画每一位女郎,他的脑子中先已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意境。而他的山水画却不一样。生于九宫山侧的他,从小接受鄂南山水的熏陶,晨岚夕雾、春花秋月都曾是他生命中最好的营养。同样一支画笔,画人物时我们可以看见线条的刻意;画山水时见到的却是线条的率真。可见,人物画中的女郎是他的渴慕,那么,山水画中的苍岩深壑则是他生命的本身。欣赏他的山水画,你会产生“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那份物我两忘的优雅情怀。
如今,孔奇的巨幅山水画已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军委、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多家重要单位悬挂和收藏。可见,他的绘事已进入某种高度。虽不是洛阳纸贵,却已经名传遐迩了。
孔奇是一个在沉静中求灿烂的人。相信他的灿烂会保持下去,会从簇簇芳菲进入满山杜鹃的境界。
孔奇先生在出版《我爱自然——孔奇油画作品集》一书中这样写道:我生长在通山,祖上是进士及第从山东曲阜到湖北任县令,游留楚地至今。我是孔子第七十五代裔孙。父母淳厚、朴实,传承孔门家风。我要像我父母那样,站在自己该站的那个点上,用自己的良知和智慧去关注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我从艺五十多年了,人们都认为我是中国画闻名于世,其实我一开始学画就是从油画入手,后来在大学期间,也是专攻水彩、水粉和油画。八十年代初,我有幸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得到了冯法祀、靳尚宜、赵友萍等大家的亲自教诲,使我的油画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和喜爱。接着我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卢沉工作室,专攻水墨人物画。期间在卢沉、周思聪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奠定我一生绘画艺术发展的成功之路。并有幸得到李可染、叶浅予等大师的修理传授,使我在艺术观念上有了新的转换。我是幸运的,能得当今许多大师们的指导,并且能在美术院校前后学习十余年,虽十年寒窗苦,但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使我在造型基础和传统技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崇尚的艺术精神境界激发了我不断创作的欲望,所以我什么画种都想画。有人劝我专攻一门容易成大名,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应全面发展,古今中外的大师都是很全面的,样样都会,我们要向大师学习,要不断地探索,寻找自己的感情归宿,才能形成一种创作意识的自由、形式风格的自然。高格调的“画品”才是我一生中的追求和目标。
据悉,《我爱自然——孔奇油画作品集》,是孔奇先生不同时期留下来的部分代表作,也有他在中央美院学生时期的习作。多年来,孔奇先生始终把绘画作为体验人生快乐和自我满足的一种过程,更多的是把真诚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梦”,让人类更加充满着美和爱。
(编辑 饶雪芬 聂巧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