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文化 交通 司法 消防 图片 视频 全国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警讯 专题

写在丁竹君《山语天籁》画展前夕

来源:未知 作者:刘小浩 阅读: 发布时间:2019-11-11
摘要:作者:喻承祥 丁丙乙甲追干支, 竹林七贤放达时。 君子好逑逆流上, 奇聚书画癫狂痴。 这首诗是称赞丁竹君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性格的放达。2019年1月15日在湖北美术馆举办丁竹君《山语天籁》作品展,展示其山水画作的探索成果。作为关心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特
作者:喻承祥
丁丙乙甲追干支,
竹林七贤放达时。
君子好逑逆流上,
奇聚书画癫狂痴。
这首诗是称赞丁竹君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性格的放达。2019年11月15日在湖北美术馆举办丁竹君《山语天籁》作品展,展示其山水画作的探索成果。作为关心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特别是关心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朋友,有必要写几句供同行和观众参考、讨论,以助推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

丁竹君作品《墨聚万象》
中国画,由于其特殊的工具和材料的巧妙运用,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毛笔、宣纸、墨、水及颜料,千百年来,相互作用,描摹万物,抒情尽兴,形成了一定的范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艺术冲击交流的今天,怎样使中国山水画既保有传统特色又能推陈出新,以悦来者,这一直是贯穿在近现代以来的美术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在人人都可手机摄影的今天,照相似描形绘事的画画仍然比比皆是。可见,探索、创新的重要和必须。

丁竹君与鲁虹合影
可喜的是:竹君比较早的把握了传统的“以书入画”,同时,对“笔墨当随时代”早有敏悟。在對傳統筆墨准确扎實的把握基礎上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他在2005年与美朮評論家魯虹對話時説道:“這几年,我通过与同行交流,反思,更明确了自己的学术定位。那就是要借助半抽象的作品语言,来表达当下人内在的心理状态。我觉得,在这方面,作品还有推进的前景。落实到艺术的表现中,我特别注重对裂痕的表现,并努力使其与历史之沧桑、人世之悲凉,与久远的岁月联系起来,使我的作品更抽象、更主观、更具有人文指向性。总之,从自然过渡到内心,再由内心表达出一种感觉,是我近期的艺术追求。我坚持认为,只要真实地表现内心,作品一定会感动一些具有相同背景与生活体验的观众。所谓越有个性就越有共性的道理就在这里”。至此,竹君已是一个自覺的山水畫家。另外,竹君的性格也使他不會拘泥于陳法。

丁竹君作品《墨的透析》
纵观其作品,可看出他在中国山水画的技法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如在墨法、笔法、水法、色法、章法、心法等都做了嘗試,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对绘画纸张的耐受力和透水性的考察,在时间和程序上的把握,还有工具的利用,在保持墨韵特色上,克服毛筆的局限,使用多种工具,在墨、彩的噴、塗、染、擦、滲、積、浸、鋪、飄、浮上創造性運用各种手法,圍繞傳統的點、線、面的墨色生成、穿挿、打破、拼接、過渡、連通,并用非傳統筆法的側鋒逆掃、橫抹,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生成、演進、肌理、生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并融進个人无窮的興趣和濃烈熾熱的情感。特別是丙烯颜料的巧妙适當的運用,大大扩充了中国畫的表现力。在墨法和水法的实践中即興的創作和有控制地調整,水、墨、顔色自然的流变和有意皺、擦、點、勾。使神秘、奇幻、宏闊、渾厚的自然山水和四季景象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濃縮在有限的尺幅中,并恣意舒展著局部細致而深沉、絢麗而美妙的形色,給觀衆強烈的視覺冲擊。

丁竹君作品《墨能六思》
我曾有過这样的感受:“ 竹君山水,潜心收束前人的皴擦勾染点,笔法开创新局面。尤其湖北山水,非实山实水,非前人之山水,乃竹君胸中山水妙手出,不失传统法度,给人新意新气。方寸中天地留白,带状色片依春秋之属,出人意料之定位。山石岩壁层染点浸依质地纹理之归,抒己文化历史之感触。为予人眼悦心动,于传统国画颜料中配伍少许丙烯、水彩、水粉颜料,为使画面鲜活,各种皴擦,用心不凡”。“其山水画继承传统,以书入画,得益于书法的深厚功底,其画的线条形神势劲活脱生动,得益于系统的训练和潜心钻研,画的立面,水墨和彩色的融合、立体化,有与油画争锋之厚重感。”

丁竹君作品《世纪流红》
丁竹君為展覽創作的一批大幅抽象系列作品,龐大敍事風格和优美的抒情性效果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現力量和表現范圍,特别是抽象畫的技法,在构图、浸色,潑彩、寫意上,純熟,老練,已入佳境。如即將展示的《世紀流紅》、《滄桑醒綠》、《心動?行動?》、《墨能六思》、《墨的透析》、《墨聚万象》等作品,堆、磊、叠、加,已非筆墨所能表達,但皆具筆墨意象,給人震撼,引人沉思,使人怀想。足以引起同行和関心中国山水畫的當代發展創新的观众去思考和討論,以獲得有益的啟示。

丁竹君作品《怦然心动之一》
(编辑:饶雪芬 聂巧辉)
 
责任编辑:刘小浩
分享: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文化 | 交通 | 司法 | 消防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441号
京ICP备20200489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098号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国务院侨办39号院1号楼)
http://www.cpnews.org.cn & http://www.cpnews.net.cn
Copyright 2022©中国警讯 版权所有 承办:北京新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010-8069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