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供电降价“最后一公里”是否打通?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红利”有没有传导给企业?6月11日,记者在襄阳市采访了部分小微企业。 襄阳市襄州区生资食品大市场属于商业综合体,市场商户较多。“今年6月份,物业退还了2000多元电费给我,这是我切实受益的地方。”该市场一家副食批发店的店主涂志霞告诉记者。 执法人员检查转供电收费 “我们市场内有146家商户,作为合法的物业公司,必须积极响应政策,目前我们已经退还电费近13万。”该市场的物业公司襄阳瑞邦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4月1日起多收的电费已全部清退到位。 工作推进会现场 在枣阳市琚湾高速服务区,记者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在此清查多收电费11万元左右,执法人员指导还该服务区将清理电价工作事项的通知在服务区醒目位置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据了解,自襄阳市开展降费专项检查行动以来,襄阳市襄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区20家转供电单位电价执行情况进行清理规范,组织转供电企业向终端用户清退448682.51元多收费用。 “为帮助商户减费降负,去年到今年,襄阳市用电价格从0.87元降至0.6907元。”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胡启敏告诉记者,但在实际抽查中,发现降价红利并没有全部传导到用电终端用户,主要原因是部分转供电主体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红利被转供电主体截取,转供电降价“最后一公里”被堵。 为扫清转供电降价政策落实中的“肠梗阻”,7月初,襄阳市市场监管局以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物业、写字楼等为重点,开展转供电收费清理规范专项检查,以清退多收价款为切入点,以行政处罚为手段,以社会监督为压力,快速营造了氛围,让不少转供电主体主动退还多收的电费。 为全力以赴把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襄阳市市场监管局要求各县(市、区)局用一个月时间,摸查转供电主体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并要求转供电单位严格执行目录电价,不得将其他费用与电费“捆绑”收取。 对于责令限期清退,逾期未清退、无法清退的多收价款,该局全额予以没收,上缴财政。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甚至多次宣传提醒,拒不清退,屡查屡犯的,按照价格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规定,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我们将公开曝光,必须把转供电降价‘最后一公里’的路打通,让用电终端用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郭方芳说。(记者 熊源 通讯员 许超 喇超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