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画僧,顾名思义即僧人画家。佛画,指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绘画。这两者既涉及佛教,又涉及绘画,所以也属于“佛教与绘画”的论述范围。 画僧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佛教美术在中国历史上更是无可替代的传承着人类精神文明。古有画僧石涛,八大,其后虚谷,弘一,今有演旭,皆是佛教美术史上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就离不开对佛的追求和理解。修心即修行。 ![]() 一、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 ![]() ![]() ![]() ![]()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 ![]()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 ![]() ![]()
四、画僧演旭,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刻苦研习书画。而后剃度于慈云寺,现为慈云寺禅画院主持,启慧佛学院副院长,清华美术学院研修班助理导师,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华社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现代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他是中国当代禅意画大师,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
![]() ![]() ![]()
其绘画作品以静,禅为特色。采用佛门视角勾勒人生,禅机风雅,意味深长。以写实传神的笔触,诠释着佛教人物内心的纯净善良。真正传播给大众的是真、善、美。仔细观摩,有佛教宏观的倾向,僧人的智慧,反映出当代的人文情怀。真正用绘画弘扬佛法,正所谓,画僧为艺,且艺术涅槃,唯留绘画舍利。
画僧的作品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境界,亦受到市场的追捧, 演旭法师乐善布施、风趣幽默,其作品无论从专业性还是市场价值方面都极具增值潜力,值得供奉和收藏!
|